中国股市打新狂潮何时休
——新股供给不足VS新股定价偏低
    2009-07-03    董登新    来源:凤凰网财经

    2009年6月29日,IPO重启首单桂林三金,在一片非议声中顺利完成网上发行。次日晚间便发布了中签率公告,三金药业网上申购中签率仅为0.17%(千分之一点七),网上认购倍数高达584倍;网下配售比例也只有0.6%,网下认购倍数仍高达165倍。
    如此结果,令人费解、不可思议!三金药业IPO前,不是有大量媒体质疑三金药业的违规与投资价值吗?甚至有不少机构认为,三金药业19.8元的发行价(发行市盈率为33倍)已无任何投资价值!
    然而,三金药业在网下和网上的实际申购结果,却给这些媒体和机构狠狠地“一记耳光”。三金药业原本只打算募资9亿元,没想到广大社会投资者如此厚爱三金药业,仅在网上就有4254亿元的资金疯狂涌入申购,认购倍数居然高达584倍!谁说这是浪费资源?其间冻结申购的4254亿资金的利息当然无偿收归三金药业账下所有!
    这样的“打新狂潮”,难道这仅用“不差钱”就可以解释吗?即使“差钱”,也是可以贷款打新的嘛!那么,究竟是IPO家数太少(供不应求)?还是IPO定价太低?
    作为重启IPO的第一单,不仅中国证监会战战兢兢,而且媒体更是大肆恐怖,然而,随着三金药业IPO的日子不断临近,而上证综指却不断节节创新高。如此看来,市场并不害怕IPO,那么,为什么中国证监会和媒体会如此害怕IPO呢?
    事实上,如果批零差价大得离谱,则傻子也会做商贩。当然,如果批零差价大得离谱,则生产者就会改行经商。也就是说,当股民战斗在高风险的二级市场时,一级市场却是零风险的,因为只要中签,在新股上市首日定可猎获至少100%以上的瞬间收益率。有人说,申购新股是要付出“利息”代价的,炒股不是同样要占用资金、牺牲“利息”吗?
    因此,巨量资金不分清红皀白涌入一级市场形成的“打新狂潮”,只有一个解释:新股发行价格太便宜,且不足以抗衡新股上市首日的“炒新狂潮”。只要新股上市首日的预期收益率不能降至50%以下,或更低,则“打新狂潮”便不会消失。
    其实,如果一、二级市场差价过大,则打新者享受零风险下的超额利润,对炒股人来讲则不公平;而且由于机构是打新主力,因此,一、二级市场差价越大,则机构越受益,而散户越受损。
    实际上,截止2009年6月25日,沪深A股挂牌“生物制药”公司共计114家,其中,动态市盈率超过100倍的公司为38家,占1/3。当二级市场同业市盈率高达百倍的股票占1/3时,炒家更有理由相信:一家暂新的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当然可以超过100倍。因此,当三金药业新股发行市盈率高达33倍时,炒家认定的新股上市首日“预期收益率”至少为100%或200%!这正是一、二级市场差价过大导致“打新狂潮”与“炒新狂潮”的合理逻辑与必然后果。
    当然,也有人认为,“打新狂潮”不是因为新股发行价太低,而是因为上市新股太少,应该一次性发行多只新股(比方10只新股同时上市),这样,可以通过供求规律来作用于一级市场,用大量供给满足疯狂需求。大量新股IPO的结果,必然会做低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这样,殊途同归,照样可以缩小一、二级市场的巨大差价。这一观点兴许不错,但谁能保证真有这么多好企业来上市?源头有足够货源吗?是否会泥沙俱下、浑水摸鱼?
    从三金药业IPO的结果来看,虽然尚不能判断中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否是“换烫不换药”,但至少目前中国股市的“打新狂潮”与“炒新狂潮”可能一时半回不会消失。
    众所周知,在成熟的股市中,新股申购中签率不仅可能是100%,甚至还可能出现发行失败的案例,正因如此,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是十分正常现象,即便在大牛市之中,新股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也可能占到1/3左右的比例。正是如此,谁有胆量竟敢将新股申购中签率推高至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更何况“打新狂潮”?又哪来“炒新狂潮”?
    最后提示:诸位希望中国股市新股申购中签率也能高达百分之几十吗?努力吧!唯一途径就是让中国股市真正“市场化”,从而用市场之手缩小一、二级市场的畸形差价。(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相关稿件
· 股市环境显著改善 33只准新股有望集体"软着陆" 2009-07-03
· 保护投资者权益 证监会规范申购新股行为 2009-07-03
· 深交所两档停牌抑制中小板新股炒作 2009-07-03
· 深交所颁发新规防范新股上市首日炒作 2009-07-03
· 4只新股登陆香港 IPO热潮7月来临? 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