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片
薄宝林,79岁,哈洽会顾问,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曾担任第一届到第十届哈洽会大会办主任
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今年将迎来二十年,值得庆贺。哈洽会凭借以俄罗斯为主的特色和实行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国内参展与国外参展相结合,开展贸易与举办论坛相结合等多元化举措,增加了对国内外客商的吸引力,蜚声国内外,成为我国几个最有影响的大型对外交易会之一。 哈洽会的举办为开拓我国对俄罗斯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搭设了平台,提升了黑龙江和哈尔滨的国际知名度,为发展我省外向型经济并拉动全省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哈洽会已经成为我省的一张靓丽名片,并形成一种动力,不断影响推动我省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孰不知,哈洽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哈洽会原名为“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由国家创办,是开拓我国与原苏联及东欧国家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一项战略举措。1990年第一届哈洽会,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家各专业对外进出口公司都组团参会,设展位793个,参会人数3474人。国外共有10个国家参展参会,设展位56个,参会人员2500人。1991年举办的第二届哈洽会,参会的国内外客商人数和成交额都大大超过了上届。可是就在哈洽会由起步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时候,苏联解体了。不久接到国家外经贸部的通知,“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停办。如想继续办,可改为边境地方、贸易洽谈会,由省里主办。省委省政府经过研究认为,对外开放需要办好哈洽会这个平台,发挥地缘优势也需要借助哈洽会这个舞台,因此决定,哈洽会继续办,而且要下决心办好。经国家外经贸部同意,第三届哈洽会名称改为“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由省政府和哈尔滨市政府共同举办。 第三届哈洽会筹备遇到的突出问题是,一部分省市外经贸部门和企业不参会参展了,大会拟招展的800多个展位迟迟未能落实。由国家办改为地方办,如果头一年办不好,将会影响哈洽会今后的发展。大会筹委会采取了很多措施:国内参展参会对象由面向全国改以黑、吉、辽、内蒙古等省区和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计划单列市为主,同时以省政府名义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出邀请函,邀请其他省市参会参展;我省各地市及农垦总局独立组团参会参展,让各地市利用哈洽会展示本地出口产品,广泛招商引资;除邀请外贸公司参会参展外,还邀请工贸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参展参会。在这之后,参展展位很快得到落实,省内地市组团参展参会积极性空前高涨,883个展位被一抢而光。由于筹备工作顺利推进,第三届哈洽会国内外参会人数均超过上两届,成交总额也远远超过上届。 二十年来,哈洽会年年有变化,届届有发展,都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向国际学习,向兄弟省市学习,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使哈洽会愈办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