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绿色浪潮的自然驱动力
    2009-06-04        来源:中信出版社

20世纪90年代中期,消费品巨头联合利华的高管发现他们的一个生产线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他们的冷冻鱼块业务出现了供货危机,因为全世界海洋里的鱼类正被捕捞殆尽。

面对这样一个自然资源有限性的无情现实,联合利华决定采取行动。在丹尼尔·埃斯蒂的帮助下,联合利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建立了海洋管理委员会——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可持续性渔业的独立实体。这个委员会为那些总捕鱼量有限、鱼群总数不会随时间减少的渔场提供认证。为了鼓励渔民们寻求认证,联合利华许诺从2005年开始,它的鱼类产品将100%购自可持续性渔场。

联合利华的高管层把这个许诺,连同它所需要投入的高昂费用,简单地视为商业问题。联席首席执行官安东尼·伯格曼说:“作为全球最大的鱼类买家,保护海洋环境使之不受无节制捕捞的破坏,关系到联合利华的商业利益。”一位供应链经理直白地说:“我们不是环保工作者,我们也不是科学家。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袖手旁观,我们就没有生意可做了。”

这种开明的利己主义的道理似乎是很明显的,但是要找到一个解决污染和自然资源局限的明确方案却比想象的要困难。关于环境问题的呼声可能会很激进,有时甚至是尖锐而无所顾忌的。长期以来,一些环保团体一直在宣讲我们惨淡可怕的未来,人们对此已经麻木了。在某种情况下,公众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再去聆听。从美国开始正视环境挑战的这40年以来,重污染工业已经大幅降低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然而,全球范围却主要呈现出与此相反的趋势。

2005年,联合国发布了内容详尽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它是针对24种自然支持系统的全面研究。该报告显示,大多数系统都在衰退。从可用淡水资源的减少,到土壤退化,到气候变化的危险,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很多问题都亟须采取行动。

一家美国全国性杂志在2006年写道:“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已将大自然遏制环境极端恶化的能力降低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全球一半的淡水资源已被人类占用,全球一半的湿地已经干涸或遭毁坏……这个清单还可以一直不断地列下去。”猜猜看,这是哪一家杂志?是《琼斯妈妈》吗?不,是《财富》杂志在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危险逐渐增长,而我们应对这一问题的能力却在下降的文章中提到的。

其他环境问题不像前述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那样显而易见,这更加剧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当今环境的威胁往往难以察觉并来自分散的源头,例如小企业、家庭,甚至是个人的行为。举例说明,尽管任何一辆汽车都不会排放足以造成危害的废气,但全美的3亿辆汽车加起来却能够产生严重的烟雾和大量的二氧化碳。

全球变暖以及某些物种灭绝这类问题,似乎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们比较遥远,并不是非常紧迫。相比于我们时刻要呼吸的空气和饮用的水来说,人们对这些遥远的目标很难引起热切关注。但是这些长期的问题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逼近我们。如果不引起注意,这类问题最终来临的时候,将会更加难以控制。

生存大背景:保护我们的资产基础

在生活便利的当代世界,人们很容易忘记这样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我们生活在自然界之内。大自然并不只是在我们度假的时候所欣赏的美景。自然资源是地球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这些自然资产中有一部分是可再生的,比如森林资源。其他的资产,例如石油,却正被日益消耗殆尽。设想一家公司在持续耗尽资产,却没有任何补充的计划时,它是不是会遭到愤怒的股东们猛烈的炮轰,甚至它本身都难以生存?

正如麦当劳的资深高管马茨·利德豪森(Mats Lederhausen)所说,“在一个繁荣社会里,你其实只有两项资产:人(他们的创造力和技能)及其周围的生态系统。这两样都需要细心呵护”。

需要面对的环境问题

当商业界领悟到很多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事实时,第二个现实出现了:有限性可以带来机会。那些能够最好地驾驭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有限性的公司,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并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这个道理看起来很明显,但是把环保思维转化为环保优势则需要妥善处理头绪万千的一系列难题。哪些问题是真实而迫切的?哪些问题公司可以安全地忽略,而不会因此使自己陷于严重的竞争劣势?

对于哪些环境问题是最紧迫的,不同公司的看法各不相同。另外,环境问题也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变得越来越深入。一些本来取材于某类自然资源的产品,也已被替代品所取代。消费者的偏好和品位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成功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环保挑战的这种动态特性。

 

十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化

2能源

3水

4生物多样性和土地使用

5化学物质、有毒物质和重金属

6空气污染

7废弃物处理

8臭氧层破损

9海洋和渔业

10森林砍伐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简要说明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对于每家公司来说,最重要的环境问题要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行业、所在位置和商业模式)而定。就全球范围来讲,关于环境问题的精确排序还有待商榷,科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规模和紧迫性也持不同意见。不过,以商业分析为出发点,我们把这些问题按照其重要性进行了粗略的排序。

对每一个问题,我们都列出了“发展现状”评估,阐述了我们所能提供的最佳科学理解,同时也作了商业影响分析——侧重这些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一个具体的公司和行业。当然,这一章主要是一个概要,而不是具体详细的研究。

气候变化

概览

从对商业产生潜在的战略性影响这一方面来说,没有哪个问题会比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聚集更重大的了。在媒体报道中,所有这些问题都被笼统地列在“全球变暖”这个议题之下。然而,问题远远不只是气温的持续升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被更精确地描述为“气候变化”。这一描述包括所有的气候问题,如海平面升高,降雨模式的变化,更严重的旱涝灾害,更猛烈的飓风和其他风暴,以及疾病的新传播途径(比如疟疾会随气候变暖传播到世界各地)。不是我们夸大其词,气候变化必将威胁到地球的可居住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些怀疑论者认为这个问题背后的科学研究并不充分。那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一些问题,哪些方面我们已经确知,哪些方面尚无定论:

1全球真的会变暖吗?

2是谁造成的?

3气候变化会对地球和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

4谁将受到最大的冲击?

对上述问题的简短回答是:1是;2人类;3动摇我们基本的生态系统;4主要是那些最穷困、最低洼、最热的国家,但是每个人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全球真的会变暖吗?

让我们从已经知道的事实开始。首先,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以及一些其他的微量气体,把原本由地球释放出来的热量封锁在大气层之内。事实上,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温度将会太低而无法支持生命存活。

但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人类已经大幅度提高了这种保温能力。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百万分率)增长到了现在的380ppm(见图2)。从数字上看起来二者似乎没有多大的分别,但实际却不然——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是史无前例的。取自北极的冰核样本显示,在过去的65万年间,温室气体的浓度从未超过300ppm——直到现代才突破这一水平。并且,这个数值很可能还会在未来的50100年间飙升到500ppm甚至600ppm

科学界大多一致认为,这个变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有没有不确定的地方呢?当然有。气候变化的速度、广度、影响的地区分布都还有待讨论。但是科学期刊上关于气候变化的900篇经过同行评议的论文中,没有一篇反对“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并且需要提请政策上的重视”这一科学共识。正如《科学》杂志所说,“政治家、经济学家、记者以及其他人可能会存有这样的印象——气候学家之间有很多混乱、争执和不同意见,但这个印象是错误的”。

是谁造成的?

我们已经知道温室气体是从哪里来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的70%,它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由比例大致相当的三个部分组成:交通运输、住宅和商用、制造业。温室气体的第二重要成分是甲烷,主要来自于天然气泄漏以及稻田和胀气的牛的排气(信不信由你)。其余的成分是一些微量气体的混合,例如氮氧化物。

关于温室气体,还有另外两点值得一提。首先,这些气体覆盖整个地球,所以它们是从哪里排放出来的并不重要。这意味着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哪些国家)单独行动能解决这个问题,全球合作联手行动才是关键。第二,温室气体在大气层中聚集了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所以今天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过去几十年间排放积累的结果。照此说来,即使我们立即大幅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要到21世纪中期才会开始下降。

有人说,相比于大自然的碳循环(从植物腐败到火山爆发等都包括在内),人类制造的温室气体是很少的。从理论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却偏离了正题:人类真正造成的后果,是让整个自然界失去平衡。试想,一个浴缸的水龙头和排水口同时打开,只要流出的水量和流入的水量相等,水就不会漫出来。但是哪怕只把水龙头再稍稍开大一丁点儿,水最终就一定会漫出浴缸。

我们也知道现在的问题是过去很多年积累的结果。发展中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增加很快,不容忽视。但是,现存的绝大多数问题却是由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引起的,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气候变化会对地球和人类产生怎样的影响?

坦白地讲,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气候变化究竟会有什么影响,不过已经有了一些不错的理论和预测可供参考:

气温升高。有史以来最热的10个年份中,有9个出现在1995年以后,而2005年是其中最热的一年。虽然平均气温的上升看起来并不太多,但这种变化更多表现为更频繁的极端最高气温值的出现。2003年欧洲的热浪吞噬了26万人的生命,而到2040年时,欧洲一半年份的夏天都会有这么热。

海平面上升。全世界的冰层都在融化。这些年来,美国落基山脉的积雪已经减少了16%,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层则已减少80%。这些冰层(尤其是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层)融化的潜在后果,是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很多低洼国家的大部分地区将被永久淹没,全世界的海岸线都会向陆地大幅后退。

暴风强度增大。早在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海岸的一年前,《纽约时报》就报道说,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正在显著地增大飓风的强度。关于某次超级飓风(如卡特里娜)是否是气候变化的征兆这一点尚不明确。但是,毫无疑问,随着海洋温度的升高,我们将会面临更强烈的飓风和台风。

生态系统被破坏。随着气温升高,降雨模式改变,水文变化,什么东西应该生长在哪里,哪些物种消失或者繁盛等情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枫树将无法在美国佛蒙特州生长。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阿拉斯加,变暖的气候使松皮小蠹在这些它以前无法繁盛的地方恣意繁衍,使百万亩森林遭到毁坏。另据一些专家预测,美国中西部将会像大萧条时期那样受到旱灾的困扰,以至于大幅降低美国粮食的生产能力。

人们流离失所,成为环境难民。卡特里娜飓风过后,新奥尔良的悲惨景象为我们展示了成千上万人突然被迫迁徙时所特有的混乱和痛苦。在未来的几十年间,我们可能还会看到这样被迫迁徙的人群,他们有可能来自北极的小村庄,也有可能来自像孟加拉国这类国家的大片区域——在这些地区,数千万人生活的地方仅高出海平面一点点。这些人将何去何从?

谁将受到最大的冲击?

那些没有能力应对大灾难的国家很可能就要遭殃了。地势低洼的国家,尤其是那些靠近赤道地区的低洼国家,面临着格外巨大的困难。那些最容易受到冲击的国家往往也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这将使潜在的后果变得更加悲惨。美国的一部分地区也存在风险。处于飓风带的低洼地区,包括美国东南部的很大部分,都将面临更强的风灾破坏和更猛烈的风暴潮的威胁。

商业后果

气候变化一直是一个有高度争议性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否寻求解决方案,这个问题的代价都非常高。温室气体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所以,成功地控制这些气体的排放,需要大家都行动起来——不仅是地球上的每个企业,还有每个人。

上升的气温和更加难以预测的天气将会影响到相当范围的生活和生产。降雨模式的改变可能会给农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滑雪胜地将会融化消失。更强烈的暴风雨将对地面和空中交通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某些行业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影响,比如保险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极端自然灾害带来的花费已经增长到过去的10倍。面对进一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瑞士再保和慕尼黑再保等再保险公司,已经开始积极地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

在直接的气候和温度影响之外,所有的公司都要面对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尤其是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管理法规颁行之后。二氧化碳税和升高的燃料价格要求企业重新规划分销系统、供应商关系,以及商业运作的很多其他方面。对于航空公司、物流公司,以及所有需要大量运输的行业,运输工具的燃油效率将变得非常关键。那些依赖石油为原料的工业,例如化学制品和塑料生产商,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其原料使用策略。

在欧洲和日本,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规已经落实。大多数政治过程观察家们预期,在未来几年内美国也会对碳排放实施限制。事实上,在一次能源公司高峰会议上,当一名通用电气公司的高管询问众多与会者,不管在布什政府之后哪个政党会胜出,有多少人认为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制性上限将要实施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如此大规模的变化蕴涵着巨大的机会。消费者、团体和企业——当他们要适应气候变化和一个限制碳排放的时代时——将需要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很多精明的公司都推出了相应的生产线和商业创新来满足这些需求并从中获利。例如,当家庭和企业需要减少能源消耗时,像霍尼韦尔(Honeywell)这样的公司就能提供精准的温控器与高效的暖气和空调设备。那些提供技术从源头减轻这个问题(例如提供不排放温室气体的能源)的公司,将会获利颇丰。同样,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能提供花费不多的办法,捕捉和保持二氧化碳而不让它排放到大气层中(这被称为“碳截存”,carbon sequestration),就将很快赢得广大的市场。

气候变化成为企业的重大议题

气候变化已经逐渐成为商业界有史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的环保战略问题,其潜在的影响既广泛且持久。带着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法规限制的关注,重新思考公司战略的需求,已经迅速成为公司的重大议题。

能源

概览

2005年,雪佛龙-德士古集团(Chevron Texaco)开始在各大主要杂志刊登整版广告,宣称“廉价石油的时代已经结束”。另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高管告诉我们,今后几年世界各地的石油产量将达到峰值。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石油的开采一天比一天困难,花费也会越来越多。不管气候变化的相关法规能否使我们在短时间内避开石油原料的使用,但是底线已经很清楚:能源的前景将与它的过去完全不同。

与我们所列出的其他问题不同,能源问题并不完全是个环境问题。但是任何社会都需要能源,而且不管用什么方法生产能源,都将对环境产生破坏。化石燃料的燃烧显然会产生污染并且释放温室气体。即使像水力发电这类“清洁”能源,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改变地表水的流向,阻挡鱼群迁徙等。

有人已经预言了能源问题权威丹·尤金(Dan Yergin)所说的“碳氢化合人”(Hydrocarbon Man)时代的终结。但另外一些人则反对这种说法。虽然众所周知,我们处在一个受到碳局限的世界,但是可以预见到会有新科技使人们能够有效处理二氧化碳和汞之类的危险污染,这样我们在未来仍能继续使用化石燃料。

很显然,未来的能源走向尚不明确,然而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措施,都将影响每一个行业。仅举一例:目前,美国超过2/3的电力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51%来自煤,17%来自天然气,3%来自石油。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尤其在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类燃料的价格将会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

这是坏消息。而好消息就是原油价格超过每桶50美元这个状况,改变了能源市场。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源燃料、潮汐能逐渐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价格优势。在某些地区,风能已经开始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尽管现在可再生能源的产量还很低,但是该产业的增长率是引人注目的。全球风力发电量每年增长30%,太阳能发电量则每年增长60%。与此同时,对核能的支持也在上升,甚至在一些环保阵营中也是如此,因为核能不会产生任何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核电厂因安全性和核废料的原因,至今仍备受争议。但是能源的经济节约不仅能创造新的机会,而且也能使不同阵营的人取得共识。

一些能源评论者,以及像施瓦辛格州长这样的公众人士,都欢迎作为对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双重解决方案的氢经济的来临。但是氢其实是一个储存和输送能源的方式,并不是一个能量来源。作为汽车的燃料,氢的确可以保证在当地的零排放,是城市的福音。然而当人们从水中分离出氢的时候,还是要用电。只有当用来分离出氢的电能是来自无排放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或水力的时候,氢才可以真正实现零排放。氢可能是未来重要的能源之一,但是要想有一个大众能负担得起的转换、传输和运送氢的系统,还要等待多年。

商业后果

不可避免,正在变化的能源图景会产生新的竞争压力。对于能源消耗大户,例如重型制造业或运输业,资源和能源效率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的战略优势。在能源涨价几乎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节能的动力将会提高,针对提高能源效率的投资将获得令人满意的回报。公司在销售产品和服务时,如果承诺能改善能源效率,就能赢得市场份额。比如,汰渍推出了一款冷水洗衣粉,宣称因为可以不用热水洗衣,所以能大幅节约能源。

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在增加。美国很多较大的州,包括加利福尼亚和整个东北地区,都要求市政供电的一定百分比为可再生能源。一些公司在没有法律要求的情况下,也主动跟随。微处理器厂商AMD承诺,它将为所有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设施用电购买10年的可再生能源。星巴克、联邦快递金考(FedEx Kinkos)、强生等不同类型的公司也都有5%20%的能源为可再生能源。更引人注目的是沃尔玛公司,它承诺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当大大小小的风险资本公司都预期未来能源状况会与过去大大不同时,他们开始对替代性能源公司进行狂热的投资。硅谷的主要投资公司,包括著名的克莱纳珀金斯(Kleiner Perkins),已经推出“清洁科技基金”,主要用于投资可再生能源。风险资本投入这类基金的比例飞速攀升(见图3)。总体来说,这个环境投资市场将会非常大: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今后10年内投入清洁科技的资金将会高达数万亿美元。从太阳能电池到风力涡轮机到氢动力汽车,企业家们正努力把自己的解决方案变成未来能源的来源。和所有的新兴产业一样,这些开拓性业务并不是都能成功,但是,其中有一些必定会赚大钱。

概览

水是生命的根本,也是农业和工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全世界的公司现在都面临着水资源局限的问题。膨胀的人口和不断增长的经济给干旱地区的资源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即使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水污染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问题使水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出现了挑战。

水质

在全球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到政府和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对饮用水的保护。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水质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普遍得到了提高。以前那种水道严重污染,甚至像1969年克利夫兰市的凯霍加河起火的情况,已经久不复见了。

但是,现在水资源仍然受到工业和农业排放的威胁,以及来自采矿作业、建筑工地,甚至是草坪的污染。全世界的政府都在不断责成企业减少向江河排放污染物。企业必须作好计划来应对越来越严格的水污染标准。

在发展中国家,有90%95%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已经成为每个国家的重要议题。

水量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估测目前有20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这是全球干旱地区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简单的供需失调。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所以洁净水的供给基本上是固定的。但是人口的膨胀和灌溉增长使水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实际上,农业生产用水占了我们总用水量的70%。在很多地区,人类的用水量已经超出了自然降雨循环的供给量,不得不抽取地下水,其后果就是地下水(即地下蓄水层)水位降低。位于美国8个州部分地区下方的巨大的奥格拉拉地下蓄水层,其储水量比休伦湖还多,但正在被迅速耗尽。

在中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数百个城市在最近几年内都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中国主要产麦区的地下水位已经大幅下降。仅在20002003年年间,粮食产量就下降了7 000万吨(相当于整个加拿大的粮食总产量),这导致了食品价格上涨,部分人群难以负担。

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很可能还是被低估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的直接用水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自然界同样需要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水源,进而间接地供应人类生存。有时人类的需求和生态需求之间的冲突将会很严重。2002年,俄勒冈的克拉马斯河中有超过34万条切努克鲑鱼和银鲑鱼死亡,原因是人们为了灌溉而过度抽取河水,导致河流水位大幅下降,以致鱼群无法生存。

商业后果

企业必须预测到将来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用水监督。那些被认为用水量过大或者导致水质恶化的企业,将会面临政治攻击、公众谴责、更严格的监管,甚至法律制裁。

对于可口可乐来说,他们处理水的方法和他们的经营执照密切相关。在印度的喀拉拉,地方政府出于对过大耗水量的担心,下令关闭了可口可乐的灌装厂两年之久。可口可乐并不是唯一案例。很多公司都需要用水,他们也开始越来越主动地面对这个问题。正如联合利华在环境报告中指出的,“与消费者共同努力,制定负责的用水原则,显然关系到公司的长期利益……因为如果没有洁净的水源,我们的很多名牌产品都将无法使用”。简单地说,如果没有水,人们就无法用联合利华的洗衣粉来洗衣服。

关于水质的担心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而并不是富裕国家所独有的。这个问题问一下智利赛路罗撒阿劳科(Celulosa Arauco)纤维公司产值14亿美元的瓦尔维迪亚(Valvidia)纸浆工厂的经理就知道了。在过去,未经处理的废水流入了附近的一片湿地,这还没有造成很大的问题。但是当公司的废水和数千只天鹅的死亡牵连在一起的时候,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政府下令关闭工厂一个月,工厂损失超过1 000万美元。悲剧还不止于此,一大批经理——包括首席执行官和环保经理被降职或解雇。最后,他们不得不继续关厂两个月来解决问题。

可口可乐、联合利华和很多其他在发展中国家运营的公司正在努力控制风险。从积极的一面来讲,那些能够为水资源问题提供良好解决方案的公司将在当地赢得青睐。有些公司甚至因为找到新的商机而获利。在过去的几年中,主要通过并购,通用电气建立了一个产值数十亿美元的水资源基础设施产业。通过这项投资,通用电气致力于“解决世界上最迫切的水资源再利用问题,包括工业用水、灌溉用水、市政自来水以及饮用水的需求”。通用电气已经清晰地认识到绿色浪潮的来临,并准备驾驭它。

……

环保优势的关键

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的确,在某些问题上情况正在好转,但越来越大的威胁肯定会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问题的范围极其广泛。一些问题,如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将是社会各界的最主要议题。其他问题,如有毒物质,会使某些行业更受打击。面对这些不同的压力,企业必须随时掌握重大问题,了解科学进展,并且清楚问题究竟会影响价值链的哪个部分。这些庞大的力量对于市场、行业和企业的精确影响是无法预测的,会带来风险和机会。但是,聪明的企业会开发工具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要进行这项分析,还要邀请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士参加,包括环保专家、采购代理、市场主管等,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讨论环境问题中的哪些方面会对业务造成影响。比如,你的生产过程会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吗?你需要洁净水吗?然后,看看价值链的前后端(上游和下游),向他们问同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影响你的供应商或客户的?这些问题即使对你的业务而言并不要紧,也可能会严重影响你的供应商,最终变成你需要关心的问题。你自己的生产中可能没有使用有毒物质或重金属,但如果你的供应商使用了,也会使你的业务蒙受损失,就如同索尼公司遇到的情况那样。同样,价值链的下游影响同样也会成为你的问题。你的客户会如何处置你的产品?尤其是在产品用完之后。你自身的业务没有直接造成危害这一事实并不能使你免于责任。客户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

在得到这幅宏观全景图之后,继续深挖下去,问一下这些环境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或问题——不仅是对你,而且对价值链的上下游。你的企业运作中有哪些方面会依赖某种特定的资源(如水资源)吗?如果这些资源出现短缺,将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最后,看看获利的机会。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会对你的顾客有帮助吗?你能因此提高产品销量吗?

我们将在第十一章详细讲述这个工具。不过现在,请把AUDIO分析看做一个起点以及制定公司环境策略的基础。“问题地图”观察环保困境如何同时影响你的业务、你的供应商以及你的顾客。AUDIO分析能帮助你认真考虑如何开发企业战略,以应对环保问题带来的风险,发现机会。只有这样,你才能建立环保优势。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