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方案当设定约束性硬指标
    2008-10-15    鲁宁    来源:北京青年报

  千呼万唤终露脸——昨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由发改委网站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一个月。

  看病难、看病贵、普通群众看不起病,已是积累多年的社会焦点难题。自上届中央政府施政中期始,基于构建和谐社会之必需,温总理多次强调“一定要让广大群众看得起病”,引发“旧医改”成败得失大争论,最终形成医改必须重起炉灶之社会共识。然,要纠正历史形成的“泛市场化旧医改之过”,出台“新医改”方案,涉及面及利益取舍太复杂、太艰难。故,尽管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一再难产,社会各界还是非常体谅政府。
  保障全体民众享有基本医保事关大民生,乃现代政府天职之一,无论如何,这一回“新医改”一定得“真改”,改成让全体民众基本满意。
  作为近年多次撰文呼吁尽快化解医卫需求矛盾的新闻从业人员,我全文通读了“征求意见稿”,结合医卫供需矛盾之现状,谈点读后感:
  “征求意见稿”内容较为笼统,即如医卫界的专业人士,阅读后也较难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新医改”所设定的总目标实现时间是2020年。长达12年的时间,理应划出几个时间段,明确规定每个阶段务必达到的子目标,否则,对眼下最缺钱看病的那部分困难群众而言,依然远水难解近渴。阶段性子目标不明确,社会各界包括舆论对“新医改”效果之评价就无从谈起。
  “新医改”涉及“医、药、卫”三大块,每块又有若干项子任务——政府替百姓想的较周全没错,只是,民众对享有普遍公共医卫服务的念想是分轻重缓急的。当前,或“新医改”的第一阶段——譬如说到本届政府施政期满前的2012年内,人人享有低标准的基本医保最显迫切。
  中国之大,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国家财力这些年虽说年年呈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增长,但要花钱的地方也多,包括急需偿还的“民生欠账”更多,低标准而普惠的基本医保是最现实也最得民心的选择。先解决人人享有的公平难题,再依赖经济发展逐步提升保障标准。
  人人享有低标准医保需多少国库银两,不妨算笔账。首先,“人人”并非指13亿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员工(含离退休人员)已可除外,对集体企业、部分民企和外企员工,以及已施行农村“新合作医疗”的部分农民来说,是个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小病也能适当报销部分费用的问题。目前看病全无保障的民众,大约有4亿或3.5亿。就按4亿人算,假如国家为每人每年出资700元,其中500元打入个人账户,供其看小病(超出部分自负),剩余200元用于对该群体大病患者“大病医保”统筹使用,国家一年须支出约2800亿元,只相当于2007年中央财政总收入的5%。而这2800亿元也无须中央财政独挑,地方各级财政事实上也可以分担不少。因此,先实行最低标准的医保全覆盖,不但道义上必要,情理上迫切,财力上也不存在支付困难。
  “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建立公共医卫服务以政府投入为主的机制”,这是一个大亮点——认识到基本医卫服务的公共属性具有“拨乱反正”的意义。问题在于,每年、每个阶段该投入多少,直接关乎“新医改”的实际惠民效果和程度。关于政府投入,“征求意见稿”提出“政府卫生投入增幅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这个说法过于笼统和模糊,何谓“经常性财政支出”——除了政府自身谁也解释不了!可见,“新医改”方案务须对政府投入实行“硬约束”,以年为单位明确投入比例及资金来自政府预算的哪个具体课目项。最后,于政府责任在“新医改”中之体现,还须确定明确的监督方,各级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必须引入其中。

  相关稿件
· 新医改不能只在公立医院兜圈子 2008-10-15
· 新医改方案需要“通俗版” 2008-10-15
· 新医改方案应用数据说话 2008-10-15
· 新医改方案缘何讳言让人人都看得起病 2008-10-15
· 不妨让新医改在争议中慢慢变老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