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高收益背后的“金融瓶颈”
    2008-09-0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伴随着诸多上市银行半年报的次第公布,国内银行业出色的业绩已成为“跌跌不休”的证券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14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300.26亿元,平均增长99.15%。

  此次半年报中银行业的高额利润从何而来呢?答案是企业所得税调整与央行货币政策从紧调整带来的银行净息差扩大。其中,企业所得税从33%调整为25%在银行利润总额中的贡献率为约20%;而自去年以来的央行6次加息带来的累积净息差增长,则为银行利润增加提供了约七成的收益。
  与国内银行业利润高速增长恰成对比的是,国内主要出口经济区域——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从去年以来,由于央行日益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国际市场日益高涨的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美发达国家均出现需求衰退等原因,再加上国内出口退税率调整、人民币升值与劳动力保障制度日益完善的影响,中国主要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大大恶化。
  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个对比:一方面是银行业普遍相当高的利润增幅,另一方面是银行业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缩减三到四成。
  从银行业利润增长的结构中不难发现,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前所未有的快速成长与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增长无太大的关联。通过对央行在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行为分析可以判断,央行在收紧总体货币信贷政策的同时,扩大商业银行净息差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其一,防止货币政策紧缩冲击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给银行造成经营困难,并进而威胁到整个金融经济体系的安全;其二,在执行紧缩性加息政策的同时,扩大银行的净息差,以刺激银行信贷业务的扩张,从另一个方面抵消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日益紧张的融资需求。
  从央行的从紧货币政策与银行净息差扩大政策的具体实施效果来看,第一个目标无疑是达到了,但是距离第二个目标的实现却仍有较大的差距。商业银行在经济政策紧缩的氛围之下,普遍采取了偏于保守的策略。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并未得到有力的贯彻执行。
  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徐冠巨在其近日一篇名为《中小企业最需要的帮助》的文章中指出,“今年以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部分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再贴现,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分别高达12%和15%左右”。这些数据说明,货币决策部门的意图在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实施中,远未能体现出来。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上,有时候信贷环境甚至是恶化了。这导致1~6月份浙江省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同比增加38.83%,其中利息支出增长43.27%。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单从银行业自身的角度出发,选择对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停止信贷支持并不违背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但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金融体系停止或缩减对拉动出口、就业和收入增长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其后果是严重的。显然,这样的现实,也不能简单埋怨商业银行,在根本上,这是整个金融体制的问题。以更多带着计划色彩的金融体制,来服务于日渐市场化的工商企业,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匹配,结果必然导致效率的损失。
  无疑,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央行推动国家银行体系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仍不可放松。就推动银行业增加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发展思路而言,除了传统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支持以外,还须鼓励创新,推动国内银行业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专业化发展。如可以借鉴一些国外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经验,成立专门的服务部门。考虑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发展模式上质的区别,可对其采取不同的信用评级和信贷流程支持政策。
  另外,还须推动区域性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力度。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同,区域性银行机构往往在业务上更为关注地方中小企业,在信息对称方面更具优势。以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扶持区域性银行的办法,来弥补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动力的不足,这是合理的选择。
  而最终能够实现对大量中小企业有效服务目标的方法是,对内开放中小银行领域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发起和推动中小银行成长,以大量的中小银行服务大量的中小企业,以真正市场化的银行服务已经市场化的工商企业。

  相关稿件
· 美国银行业掀起破产潮 储贷危机依稀再现 2008-08-28
· 中国工商银行上半年盈利居全球银行业之首 2008-08-22
· 七家银行业绩喜人 平均增幅翻倍 2008-08-21
· 地方银行业攻城掠地 对行业监管提出新挑战 2008-08-19
· 银行业振兴还须靠自己 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