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06-17     郑 娜 苗 春 杨 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3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将在中国设立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说明中国近年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做的努力,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 非遗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在6月11日的新闻通气会上就中国近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国务院已经批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涉及925个申报地区和单位。
  周和平说,中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已经文化部命名公布;普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将有一个阶段性成果,并将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分省地图;福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继建立;“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 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传承人
  在此前召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文化部有关负责人强调,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两年来,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计777人,涵盖了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等10类项目。
  为鼓励、支持和保障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将出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采取以下方式支持传承人:资助传承人的授徒传艺和教育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资助有关技艺资料的整理、出版;提供展示、宣传及其他有利于项目传承的帮助。
  《办法》还要求各级文化部门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传承人,积极创造条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为他们开展传习活动解除后顾之忧。
  ■ 重视地震灾区的非遗抢救和保护
  对于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透露,在此次地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巨大损失。四川省全省上万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被毁,上千份珍贵音像资料被破坏,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1个民俗博物馆严重受损,绵竹年画传习所受到严重损毁。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城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羌族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全被掩埋。
  目前,四川、陕西、重庆、甘肃等地震灾区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包括文化重建工作。文化部及地震灾区文化部门将克服困难,积极行动,全面、快速推进灾区文化重建工作,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重视抢救和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