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名城]伦敦
    2008-04-23    本报实习生:常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泰晤士河畔格林尼治山上,地球的时间从这开始,空间由此计量。这个时空的肇始之地就是位于零度经线上的世界名城——伦敦。伦敦早在18至19世纪就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贸易中心,除此之外,现在它还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最大的国际保险中心、世界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这里四季温差小,空气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宜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吸引着众多游人,因雨雾多又被冠名为“雾都”。
  伦敦曾经成功地举办了两届奥运会,不久前又被宣布为2012年第30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届时它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先后举办三次奥运会的幸运之城。
  获得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举办权对于伦敦来说可谓“天上掉馅饼”。当时申请主办奥运会的除伦敦外还有罗马、米兰、柏林三个城市,最后经过国际奥委会的投票选定了罗马。不料,由于多次经历地震、火山爆发,意大利经济整体蒙受了巨大的打击。1906年,罗马不得不因财政困难宣布放弃奥运会主办权。国际奥委会情急之下求助于伦敦。伦敦如获至宝,立即成立奥运会筹委会,高效地投入准备活动中,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兴建了可容七万余人的体育场。
  第四届奥运会的参赛总人数比前三届的总和还要多,并首次实现五洲代表齐聚盛会的壮景,这使得奥运会真正具有国际化意义。这届奥运会建立的许多制度一直沿用至今:开幕式上代表团着统一服装在各自国旗引导下列队入场等,为以后各届奥运会开创了先例;除了筹委会编印所有竞赛规程、规则以及安排的细节、宣传海报之外,对参赛选手的资格、尤其是业余身份,也有严格规定;个人项目每国选手报名以12人为限;计量长度的单位也改成公制。“在奥运会上最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努力奋斗。”顾拜旦的这句名言自这届奥运会起流传至今。总之,第四届奥运会拨开前两届奥运会留下的阴霾,以其良好的组织工作和完善的设备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并使奥林匹克精神逐步得到传播。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940年第12届奥运会和1944年第13届奥运会都不幸流产。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英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申请在伦敦举行第14届奥运会。当时战火刚刚熄灭,各国正忙于战后工作,申请主办的仅伦敦一市。于是,伦敦轻易地获得了主办权。但当时英国不少人士反对承办奥运会,因为战争虽然结束但伦敦仍到处可见战争留下的伤痕。为此,英国奥委会做了相当大的宣传工作,终于使第14届奥运会如期顺利举办,因二战熄灭12年的奥运圣火在这个熟悉的城市又重新熊熊燃起。
  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自行车共五个项目的比赛,这是继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1936年柏林奥运会后,中国第三次派出代表队,但遗憾的是均未获得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这届奥运会上首次实现了电视转播比赛项目,尽管在英国仅有很少家庭拥有电视机,但仍有大约50万英国人通过电视大饱奥运眼福。

  相关稿件
· 香港在澳洲推广奥运马术比赛 2008-04-23
· 沈阳开展奥运安保大巡逻大防控 2008-04-23
· 北京:电子竞技弘扬奥运精神 2008-04-23
· 中国女举细节至上备战奥运 2008-04-23
· 中国移动启动“为奥运加油”系列主题活动 200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