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品牌做强中国创造
    2008-03-17    李忠峰    来源:市场报

制造大国的困惑

  国内多数纺织企业的主打产品50S普通整理的面料,目前市场价格是16 元/米,而雅戈尔集团新开发的“新昊棉”200S面料的售价却达到80元/米,且市场供不应求,并获得了国家行业协会颁发的科技创新奖。
  “核心原材料的开发,不仅增强了单个产品的竞争力,也使整个产业链利润,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总裁李如成接受《市场报》记者采访时说。 科技创新筑起竞争优势,科技创新让“雅戈尔”尝到了甜果。谁拥有品牌,谁就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大优势。据统计,知名品牌产品在全球品牌中所占的比例不到3%,但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
  但是,更多的“中国制造”却并未能享受到如此殊荣。
  以鞋业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目前中国鞋已占世界制鞋总量60%,是世界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鞋类出口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3%以上。但是,最大却并非意味着最强。
  “目前,我国鞋企多以来料加工、贴牌、模仿为主,难以攻占中高档鞋类市场,没有自主产权的国际名牌成为鞋业长远发展的潜在危机。”业内人士称。
  “中国鞋现在遇到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国制造’现时的困境。究其原因,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竞争优势偏于单一,在品牌、标准、研发、渠道、制造这条全球产业价值链上,我们仍然站在下游。”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指出,目前“中国制造”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总体上还只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据统计,我国GDP约占世界总额的4%,出口约占世界总额的5.9%,170多种产品在全世界的产销量第一,但却没有一个世界级品牌。而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自主创新缘何不足

  对于我国自主品牌的现状,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认为,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还不深,他建议国家完善专利保护制度和加强专利管理机构建设。
  “企业自身也有原因,有一些企业不重视品牌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崇说,“比如前几年,有的企业发展很好,品牌建设也有成绩。但却忽视了从自身的发展出发,接受地方政府的非正常干预,不按规律办事,盲目扩张,教训深刻。还有的企业自主研发投入少,知识产权观念淡漠,缺乏品牌保护意识。
  全国人大代表、宁波滕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傅企平认为,就目前看,创新创业环境还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有体制、机制上的,也有资金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我国专利66%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82%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
  “一些地方存在行政性垄断和地区封锁的现象,排斥外来产品和品牌,限制了品牌企业的发展空间。假冒伪劣现象屡禁不止,侵犯知识产权事件时有发生,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挫伤了企业创建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品牌研究专家林正大对《市场报》记者说,“就国产品牌来说,在广大农村,由于农民收入低,消费质量不高,还没有形成品牌消费观念,这也制约了品牌产品的市场扩张。” “科研和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创新不足的深层次原因。”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对《市场报》记者说。数据显示, 2004年,在已发表科学论文数量的排名中,中国位列第九。然而,在每篇论文平均被引用数量方面,中国仅位居第124位,这反映出大量科技产出的影响相当有限。
  “另外,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改进。大学过多地关注理论和机械式的学习,在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方面关注不够。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他们擅长记忆事实和通过考试,但非常缺乏主动精神。”蔡继明委员说。

培育品牌只争朝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而很大程度上是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品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国际经济竞争是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的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在战略上从依赖贴牌走向自主品牌,否则自主创新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宋礼华指出,困扰科技创新中的许多难题,除了从科技创新自身找原因外,关键是要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重点在于解决操作层面上的体制机制问题。
  “比如,目前制定的一些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多是注重单个项目、单个人。然而,市场竞争更多的是企业总体实力的竞争,因此,要把引导和激励企业提高整体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宋礼华代表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储亚平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对企业科研队伍的支持和培养,引导、鼓励更多一流人才进入企业科研一线。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推动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培育知名品牌强调国家意志,这一观点并不过时。”全国政协吴明熹副秘书长说,“我们可以借鉴韩国扶持三星、LG、现代等企业争创世界知名品牌的经验,有选择地扶持一批享有一定知名度、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潜质的本土骨干企业,以设立基金或给予优惠贷款的方式支持这些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
  代表委员的忧虑也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科技支出 1134 亿元,比上年增加 134 亿元。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虽仅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差之千里。真心希望更多的中国创造、中国名牌享誉世界。”蔡继明委员说。

  相关稿件
· 足以媲美欧美产品 "中国制造"在美风采依然 2008-03-10
· “中国制造”阵痛中呼吁领袖企业 2008-03-03
· 民族领袖品牌崛起描绘“中国制造”远景 2008-02-29
· “中国制造”优先需细化制度 2008-02-25
· 彩电出口下滑敲响"中国制造"亟待升级警钟 2008-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