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再融资也不能牺牲公平
    2008-02-28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毋庸置疑,由于近期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部分股民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中最需要精神关照的一部分人群。
  事实上,中国股民目前不仅心理脆弱,而且常常身处险境而不自知。要知道,我们的股市绝不是一团和气,绝不是请客吃饭,它随时会收起堆在眉眼的谄笑,并在瞬间张开血盆大口———此次众多上市公司“集体”再融资就是一例。
  昨天的市场在证监会承诺“严格审核再融资申请”后,走得不错。“传闻财政部已提交下调印花税报告”、“政协委员建议单边征收股票印花税”———上有证监会所谓利好出台,下有媒体各类传闻配合,总之,开春以来,在遭受一场由上市公司恶意圈钱诱发的股灾后,昨天股民的生产自救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收盘时上证综指大涨近96点。
  这里先放下股民的生产自救不说,再次回味一下,证监会那篇被视为救市利好的“答记者问”。“利好”说:“上市公司提出再融资议案是自主行为,但上市公司应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此外,“利好”对中国股市的评价还挺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投资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做出取舍……”云云。
  “利好”有意无意地谈到了“市场化”问题,事实上,它也有意无意地谈到了这次股灾的本质。
  什么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中国股市在遭遇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同时,它已经暴露出一个,在中国房改、医改和教改过程中,都曾遇到的问题。什么问题?效率与公平,如何兼顾。
  “在美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挂牌交易后要等18年后才有资格进行再融资,甚至有‘只有投资者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回报大于其投入的资金,才有资格进行再融资’这样的规定。”这是另一种市场化,这些他山之玉近来也被媒体广泛介绍,但“答记者问”中并没有只言片语的评价。
  证监会在已经结束的股改中做得不错,支付对价就是对曾经缺乏的“公平”的一种补偿。也许,以此次再融资事件为突破,开始一次新的股改,正是时候。

  相关稿件
· 再融资提前泄密是杭萧钢构案重演 2008-02-28
· 警惕巨额再融资利空被蓄意利用 2008-02-28
· 制止大股东恶意再融资国资委有责 2008-02-28
· 广发证券:证监会希望投资者自己否决再融资方案 2008-02-27
· 看清再融资的本质:浑水摸鱼 200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