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仅靠投资者做取舍是不够的
    2008-02-27    付瑞雪    来源:中国网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5日说,上市公司再融资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投资者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做出取舍。中国证监会在正式受理发行人融资申请后,也将视市场情况以及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规性,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2月25日《新华网》)。

    进入2008年后,我国股市由去年的“大起”变成了“大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国际经济受美国次级债危机影响,不确定性加剧,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美国经济开始减速甚至出现衰退迹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最为敏感的股市应该首当其冲。我国宏观经济面对资本市场构成了巨大压力,货币投放、投资仍然过猛,经济过热仍有迹象,CPI继续走高而且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从紧货币政策依然不能有丝毫放松,包括加息等货币手段仍然是选择之一。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之剑高悬,对股市的影响可想而知。再者,以中国平安准备融资为1600亿元的巨量融资计划为导火索,紧跟着几大巨型公司纷纷推出金额可观的融资设想,使已经利空压顶的中国股市雪上加霜。上证指数几度跌破年线,市场一片哀叹之声,投资者信心、人气受到了空前打击。同时,投资者、媒体对巨额再融资公司谴责声越来越强烈,对几乎是放任自流的再融资制度强烈批评。资本市场成了恶意“圈钱”场地,投资者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机”等声音接连不断。沪深两市指数也做出了反应,“跌跌”不断,沪市突破年线。
    无论当前股市过猛下跌是不是巨型公司巨额再融资信号导致的,无论巨型公司巨额再融资计划是不是股市过猛下跌的替罪羊,但上市公司再融资本身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上市公司再融资特别是诸如中国平安总额16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仅仅依靠投资者充分发挥市场约束作用,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做出取舍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市场本身就不是十分健全,市场机制并没有真正、完全发挥作用,市场约束机制自行发挥作用欠缺的地方更多。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还不够成熟,判断力、观察力还不够;自身做出判断、取舍的少,跟风、依靠小道消息买卖的多。加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上存在的不真实、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投资者据以判断的信息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如何能够正确做出取舍呢?因此,可以说,在一边依靠市场机制、投资者做出取舍的同时,监管部门加大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管理力度刻不容缓。立即改变对再融资审批比较宽松,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考虑不多的现状。比如:中国平安的再融资问题,从数量上看,融资总额为1600亿元,竟然相当于2007年整个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的1/3,真是匪夷所思。从时间间隔上来说,去年3月在A股上市,上市不到一年就又要融资。从管理制度上看,竟然没有时间限制。从融资用途上看,竟然不清不楚。众所周知,在去年股市“大起”阶段,监管部门IPO审批速度加快,力求通过增加市场供给量来调节市场过猛上涨,这个做法是对的。但是,在今年股市发生“大落”时,应该把握好融资节奏,严控巨量再融资信息披露对脆弱市场形成的打击。这一点还不敏感,做的还不够。当前,已经到了给再融资立规矩的时候了。包括再融资与首次融资是否应该有比例限制,是否应该有时间段间隔,再融资的用途是否应该有清晰的要求等。这些都是急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完善的地方。

  相关稿件
· [学者谈再融资]警惕股市灰色利益集团信息乱市 2008-02-27
· 再融资传闻何以重创市场信心 2008-02-27
· 上市公司再融资:应当把握节奏 稳步走好 2008-02-27
· 巨额再融资威胁中国经济转型 2008-02-26
· 再融资何以成了猛兽 20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