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成“股价毒药” 股权分置改革考验刚开始
    2008-02-26    作者:马红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则坊间的再融资传闻,让一贯走势稳健的浦发银行股价封死在跌停板上。昨日,有消息报道,浦发银行计划增发10亿股A股股票,拟筹集最多人民币400亿元。
  其实,这一场景并非首度出现在A股市场。之前,中国平安曾公布欲融资1600亿元的信息,直接导致其股价出现两个跌停板,至今为止最大累积跌幅已近30%。如果相关传闻最终得到印证,那么由中国平安再到浦发银行,两家公司股价的市场表现足以说明,上市公司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已成为不折不扣的“股价毒药”,股民们都闻此而心慌。对此,相关监管部门理应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
  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方案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现象并不意外。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上市公司在再融资中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基本利益。以中国平安为例,其再融资计划遭受广大投资者反对的原因,主要在于该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披露完全不符合正常程序。按照常理,公司实施再融资之前,必须要向股东汇报投资项目和未来项目的获利回报预期。但是,中国平安却对融资资金的用途一直讳莫如深,即便是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仍然拒绝进一步透露和评论与本次融资有关的事项。
  对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一方面公司动辄要拿出数百亿,甚至上千亿元的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居然无法获知投资资金的用途,更遑论基本的融资项目盈利分析和评估了。如此模糊的融资信息加上天价融资规模,无怪乎市场要判定其是“恶意圈钱”了。正是有了中国平安“恶意融资”的行为在先,才导致市场投资者对于其他上市公司的巨额融资行为产生了惯性的反感情绪,浦发银行股票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被抛售,实属正常。
  当然,上市公司巨额再融资被市场拒绝,除了其自身问题外,也暴露出证券市场目前严重的资金供求不对称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对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形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对资本市场基本的体制功能提出了挑战。
  A股市场近期持续低迷,与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下半场直接相关。当上市公司“大小非”股东渐次获得流通权后,其高位抛售获利的愿望彻底改变了A股市场的资金供求结构。总体看,2008年全年将有近3万亿元市值的“大小非”解冻,这对于目前总体规模不过9万亿元的A股市场而言,意味着资金与筹码间的平衡将被打破。
  更为关键的是,尽管“大小非”经历了股改送股的成本付出,但其总体股权购入成本仍然极低,即便按照暴跌后的市价套现,依旧能够获得暴利。因此,市场原流通股股东很难准确地估量“大小非”解禁后的套利冲动,而短期内流通股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必然导致股价暴跌。这也正是最近在一轮全球股市暴跌中,中国A股市场跌幅甚至要大于次贷危机发源地市场的原因所在。
  证券市场最基本的职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如今,不仅是再融资领域,之前中国铁建和紫金矿业的IPO发行计划也一度因为市场低迷而被推迟。这足以表明,当下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对于一个丧失了资源配置功能的资本市场,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着实令人担忧。从这个角度讲,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真正成功与否,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相关稿件
· 应把再融资与投资回报结合起来 2008-02-26
· 再融资不过是狂跌替罪羊 2008-02-26
· 从三大关系看A股市场深陷“再融资门” 2008-02-26
· [文摘•集萃]中国联通澄清:没有再融资计划 2008-02-26
· “再融资”——压垮“政策底”的雪? 20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