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不过是狂跌替罪羊
    2008-02-26    吴向宏    来源:新京报
    中国平安增发和上海浦发传闻中的增发,触发了市场的疯狂抛售和大跌。我说触发,是因为抛售狂潮,本来就箭在弦上。去年底股市市值突破GDP的100%时,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已经足以让投资人精神紧张。也是在去年底,众多上市公司高管不惜辞职,纷纷套现,据说最多的一次套现9千万之多。连内部人都在离场,市场心理之紧绷,可想而知。加上最近两个月反弹乏力,市场目前所需要的,无非就是一个抛售的借口罢了。再融资,顶多不过是一个替罪羊而已。
    说“再融资摧毁股市根基”的人,没有理解股市的最基本意义。设立股市的目的,难道是让流通股东们互相把股票炒来炒去吗?如果那样,股市还不如赌场,买股票还不如去买彩票。股市的最基本用途就是融资和再融资,使公众手中的钱能够投入上市公司手中,通过经营来增值。钱不交到上市公司手里,怎会凭空创造价值?有论者呼吁:“必须尽快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疯狂的再融资行为,提高再融资的门槛。”其实,中国恰恰是人为的上市和再融资门槛,使得那些更有可能给投资人更大回报的公司难以上市或上市后难以再融资———比如说,如果按照中国的规定,Google在2005年就无法进行再融资。收紧再融资,重提政府管制,才恰恰会摧毁股市的根基。
    制度改进的目的,应当是使融资和再融资能够更加顺利,使得市场上的资金更加容易回笼到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真正能够使资金增值的经营者手中。资金到了上市公司手中不一定就意味着浪费;其实,资金滞留在二级市场上,才是最大的浪费。
    其实,平安和浦发的再融资方案,选在2007年可能更合时宜;之所以出现这种“慢一拍”、“不合时宜”的现象,原因不是因为政府管制少了,恰恰是政府管制多了,导致上市公司不能及时对市场做出反应。如果是美国那样的自由市场,当2007年初,股指已经翻了两番之际,所有的上市公司就都会“疯狂”地推出再融资方案了。市场资金会很快被吸纳,也就不至于出现下半年那种大起大落的行情了。正是因为融资方受到过多管制,慢了一拍的结果,让市场陷入了投资人的单方面热情,更让许多个体投资者追高被套———也就让如今这些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背上了“让股市下跌”的黑锅。
    中国的股市目前的确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即从原先的、高度政府管制、几乎完全为国有企业服务的股市,逐步向一个市场化的资本市场转变。这个过程里,免不了几番来回折腾,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良性,长期投资价值越来越好。无论个体投资人,还是撰写股评的意见领袖,都应看准这个长期趋势。这样,才不至于在股市二级市场火热,股指一年翻几个跟斗之际,就得意忘形,频频撰文称“资本大国正在崛起”、“冲上两万点”之类;而在推出几个再融资方案后,就又“火气有点大”、“偶有消沉”,甚至呼吁起政府管制来。
  相关稿件
· 从三大关系看A股市场深陷“再融资门” 2008-02-26
· [文摘•集萃]中国联通澄清:没有再融资计划 2008-02-26
· “再融资”——压垮“政策底”的雪? 2008-02-26
· 别让不合理的再融资毁了股改成果 2008-02-26
· [文摘•集萃]IPO或再融资添环保核查硬条件 20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