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费调了还是贵
    2008-02-20    张向永    来源:市场报

  沸沸扬扬的手机漫游费调整方案出台一周后,并未如愿地尘埃落定,争议仍在继续。
  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3日公布:3月1日起实行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新方案,即主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6元,被叫上限标准降为每分钟0.4元。占用国内长途电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新标准看起来降幅可观。国家发改委更明确指出,与现在的漫游通话费相比,调整后对不同用户的主被叫降幅最高者为71%。然而,广大消费者却似乎并不买账。据新浪网调查显示,有83%以上的消费者认为,调整后的漫游费标准依然偏“贵”。对力推漫游费调整的相关部门以及忍痛“让利于民”的运营商而言,如此结果不免有些出乎意料。但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看到一清二楚的成本,明白消费才是根本的诉求。

究竟该根据成本定价还是依照收费降价?

  此次调整方案中未明确触及漫游成本问题,消费者对此诟病最多。有关部门按照现行漫游费收费标准制定方案,而不是根据成本确定定价原则,也引发了普遍质疑。
  广大消费者认为,漫游费无论取消还是降低,都应取决于其成本高低,而不是根据其现行收费标准来制定。但这一诉求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漫游费的成本究竟是多少?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经历了消费者无数次的追问,在运营商和有关部门的支支吾吾声中愈发神秘。
  运营商惯常的解释是:“手机漫游费零成本”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手机漫游通话肯定有成本,但成本难以精确计算。首先是设计建设成本,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不同,因为要考虑漫游,其建设成本高。再加上网络要不定期扩容,成本难以核算。
  有消费者则针锋相对地反问:既然成本难以核算,收费标准又是如何定价的呢?
  对这次降价“很不满意”的电信业观察家、大度咨询副总裁刘兴亮表示,最后调整结果看似在第二套方案的基础上,把主叫降低了0.1元,被叫提高了0.1元,但“六四方案”比“七三方案”却是变相涨价了。
  他认为,在漫游状态下,主叫可以有很多替代方式,而被叫却无法替代。“比如我春节回老家,主叫的时候我可以用家里人的手机或者固定电话;但是我不能每次在被动接电话时,让别人费事给我打到座机或者家人手机上,而且被叫只要一接通就开始收费。”
  在漫游费问题上,矛盾的主要两方本是消费者和运营商,讨价还价也应该在二者之间进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漫游费问题似乎更是运营商之间的“博弈”,政府部门如同裁判,消费者成了游戏外的“看客”。
  几大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对“降低漫游费带来的电信竞争格局进一步恶化表示忧虑”。处于竞争劣势的联通明确表示,降价方案不能超出其“承受能力”。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拒降”理由,则是固话运营商提出:你这一降,谁还打固话?
  善于“平衡”的裁判做出的调整方案,最终没让几大运营商失望。可本来最应该得到维护的消费者的声音却无人理睬。

消费者是承担交易成本还是承担会计成本?

  因为移动运营商的巨额利润,手机漫游费被推到了前台。但消费者始终不解的是,为什么要有漫游费?
  通信业观察家尚德琪表示,撇去国际漫游费不谈,仅就国内漫游费而言,是在同一个运营商之间也存在的交易,可以说是一种企业内部交易,应该属于企业管理范畴,而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个运营商之间的国内漫游费和长话费,是人为设置的“技术障碍”,而不是客观存在的“技术困难”,其目的是为了更方便地核算省级公司之间或市级公司之间的经营业绩,只不过是消费者承担了运营商的会计成本而已。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手机漫游是一种“低科技”,应该取消。尚德琪认为,“低科技”也就意味着“低成本”,但到底是多少,任何相关方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说过,包括前不久举行的听证会。消费者埋怨一种商品的价格高,根本上并不是因为市场售价太高,而是因为商业利润太厚。所以,如果不提成本,就无从知道利润是多少。那样,任何关于价格高低的言论都没有权威,任何关于调整价格的主张都经不起推敲。

是最后一块高资费坚冰还是冰山之一角?

  近几年,在电信企业实施了一系列降低本地通话费用、双改单等资费调整举措之后,漫游费被称为导致手机高资费的最后一块坚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业内资深人士指出,漫游费问题只是当前电信资费饱受消费者诟病的冰山一角。
  信产部电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认为,双改单等对手机资费整体水平的影响更大。
  从信产部公布的数据看,2007年1月至11月,全国移动本地通话总量为19427亿分钟;移动长途通话总量为1415亿分钟。如果乐观估计漫游通话总量是长途通话总量的100%至150%,那么我国移动漫游发生总量不过是本地通话量的7%至10%。如果按每分钟高于本地通话费50%计算,全国漫游费收入也不过是移动通信总收入的15%。
  牵一发而动全身。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的调整,让公众对电信资费的计费、成本了解得更加清楚,而且把目光投向了市话费上限、长途通话费、月租费、短信资费和数据业务收费。
  万方咨询公司研究总监付亮指出,技术日新月异,可资费标准是“10年一动”,运营商的成本已经降低了,但很多项业务还是按照原来标准收钱。每分钟0.4元的主叫上限,确定价格的时候手机用户不超过1000万,现在已经突破5亿了,但这个价格还没有调整。
  这次调整漫游费让大家看清了其实费用最高的是长途通话费,每6秒7分。刘兴亮说,这个价格也差不多保持10年了。 杨培芳建议,可以用慢慢封顶的方式降低长途通话费。一个月打长途,不超过4分钟的,可以每分钟6毛钱,10分钟以内的5毛钱,500分钟的1毛钱。这样慢慢封顶,可以将穷人和富人都照顾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相关稿件
· 漫游费后,下一个降价的会是谁 2008-02-18
· 漫游费不能直降到位的理由难以服人 2008-02-14
· 手机漫游费标准比听证方案更优惠 2008-02-14
· 3月1日起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执行新方案 2008-02-14
· 信产部发改委就手机漫游费上限标准答记者问 200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