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水情更加复杂
    2007-12-28    本报记者:姜雪城 陈俊 贺占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西北地区总体属于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近期记者调研发现,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这一地区的水资源变化更加复杂。专家预测,按照目前气候变化的趋势,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未来西北地区面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
  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5.84%。据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调查,目前这一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81立方米,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80.5%,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成为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
  预估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专家普遍认为气候可能变得暖湿,但是,由于西北地区降水基数过小,增加的降水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干旱气候区的基本状况,而且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冰川、高山积雪和冻土等固态水体加快消融,蒸发量会继续增加,水资源危机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据中国气象局兰州区域气候中心预估,未来50年西北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9至2.3摄氏度,由此可能导致冰川面积将比目前减少27%,冻土面积减少10%至15%,其中,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基本或完全消失。冰川和冻土的变化与其它因素综合作用,未来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可能会更加匮乏。
  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预测资料,预计2010年至2030年,西北地区每年约缺水200亿立方米,到2050年可能稍有所减轻,但水资源缺口仍达100亿立方米。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认为,针对当前已经出现或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西北地区应未雨绸缪,从现在起按照统筹协调的原则,开源节流并举,加强人工对天气的影响,积极开发天上云水资源;建立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制度,节约为主,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加强冰川等固体水资源和地下水保护,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