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排污权“银行”探秘
    2007-12-28    胡雪良    来源:市场报

  排污指标可以像商品一样买卖,这一发达国家为控制污染物总量而广泛采用的市场运作方式日前已被引入。 11月10日,国内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在浙江正式挂牌成立, 15家企业的排污权交易当场签约。9家企业向交易中心申购排污COD78.794吨/年,二氧化硫474.942吨/年;有6家企业向中心出让排污 COD125.9065吨/年,二氧化硫492吨/年。交易金额近千万元人民币。嘉兴政府开始尝试采取排污权交易的方式,以此来调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大华花6万多元买了排放指标

  大华包装集团是首批向中心购买排污权的企业之一。大华其实是个减排先进企业。去年投入1500万元上了生化处理工程后,今年1至9月减排 80%。其减排量按照核定是56吨多,按15%的减排要求,其排污指标还剩47.2吨。但他们今年初新上造纸项目,产能扩张后需排放指标48吨,还缺 0.8吨。按每吨8万元的价格,花6万多元买了排放指标。“减排既是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必须遵守的原则。实行排放权交易,让企业有了自觉减排的动力。”总经理叶流雄说。
  嘉兴汇源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建明说,我们企业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公司日印染废水排放量从2005年的8000吨稳定地降低到目前的4500吨,每年可减COD100吨。这次公司向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出让COD50吨,为其他企业发展提供环境容量。
  嘉兴市环保局长翁建荣告诉《市场报》记者,嘉兴地处太湖流域的下流,区内河网纵横交叉密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134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4万元。然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占整个嘉兴水资源75%的上游来水大部分处于五类与劣五类水质之间。同时,加上自身的污染,嘉兴已经成为严重的水质性缺水地区,全市没有一个合格的饮用水源,出现了著名水乡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对此,嘉兴加强与上游地区的协调,保证上游来水达到功能区要求。排污权交易,就是通过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推动市场主体自主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嘉兴模式

  嘉兴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市场化交易的模式,“主要污染物”是指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
  按照嘉兴市政府的规定,排污权申购的具体程序是:需求方向储备中心提交主要污染物申购预约申请,储备中心进行初审,待需求方收到环保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文件后,储备中心与需求方签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转让合同》,收取交易款项,环保部门发放排污权交易证。
  这意味着新上项目审批多了一道排污量申购环节。
  而排污权出让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转让方提交主要污染物出让申请,储备中心受理后进行审核确认,确认后,储备中心与出让方签订《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出让合同》,并支付交易款项。
  根据这项政策,市场主体(含新建、改建、扩建)新增的排污权必须从储备中心交易中获得。排污权的购入量应达到建设项目新增污染物排污量的1.2倍以上,其中化工、医药、制革、印染、造纸等重污染行业应达到新增污染物排污量的1.5倍以上。

总量控制促成排污权交易

  印染、化工等五大重污染行业COD买卖价格最高,每吨8万元,中度污染企业每吨6万元,符合产业导向的鼓励发展行业每吨5万元,与政府购买排污权价格持平。此外,二氧化硫的价格被统一为每吨2万元。目前规定,一次买进或者卖出的,就是20年的指标,价格主要根据减排工程所需的成本而定。
  嘉兴的做法,是浙江省推行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前奏。浙江省环保局长戴备军说:“用市场调节环境资源是必然趋势。”浙江将在明年使1/3到一半地区实现排污权交易。省环保局明确要求,新建、扩建、技改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在总量平衡条件下寻找替代削减指标,即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条件下,新增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必须从已经占有环境资源的老企业在完成规定的减排任务后削减出来的减排指标中解决。
  “正是这个总量控制,促成了嘉兴排污权市场化交易的成行。”有专家分析,如果没有总量控制,市场上就形成不了定价机制,而减排企业如果“得不到好处”,自然也不会有积极性。
  嘉兴市环保局人士介绍,在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何平衡新增项目所需指标与淘汰、改良项目的富余指标,“着实动了不少脑筋”。在储备中心成立之初,嘉兴市动用财政拨款从排污指标富余企业购买了部分排污权指标,再吸引有需求的企业前来购买,从而使得交易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而且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购买到指标。排污权交易优先向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和该市优先培育发展的主导产业倾斜,而不同的行业,购买价格也有差异。
  “一些如制革、纺织等高污染行业,在指标紧张的时候不一定能买到,即使能买到,价格也会比较高。”在这样的指引下,很多企业都开始自觉挖掘节能减排潜能,“人人都知道,排污权指标一旦浪费,损失的就是金钱,而且这东西也不是钱多就能买到的。”
  目前,嘉兴的一些企业主,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储备中心的“银行”功能。一些不愿出让排污权的企业,可以把富余的排污权存在储备中心,除了每年可获得一定的“存款”利息外,还能在自身发展需要排污指标时如数拿回。

企业付了钱就可以随便排污吗

  有人担心,这项买卖制度,会不会助长企业的排污行为、削弱政府的监管力度?对此多位环保官员表示这种担心属于多余。
  浙江绍兴已在近日出台排污权交易意见,预计很快也将实施排污权交易政策。绍兴市环保局长金百富认为:“企业付了钱就可以随便排污?这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实行总量控制而且每年递减,企业能购买多少排污量都要经过评估,不可能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况且对企业能否取得排污权要经过评估。”
  为达到这一目的,嘉兴、绍兴都不约而同地规定,尽管可以交易,但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易无效,必须通过储备中心,分别与中心签合同交易。这等于增加了监管渠道,减排成效不佳的企业,哪怕与其他企业谈妥,也不可能通过环境评估,从而获得购买排污权的资格。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