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应高瞻远瞩推动中美金融合作
    2007-12-13    作者:吴向宏    来源:新京报
  站在一个纯粹旁观者的角度,中美两国一个需要钱(流动性不足),另一个钱太多(流动性过剩),在金融政策上显然有极大的合作空间。但这种理想状况,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生,从根子上说,这说明中美两国由于政治制度的本质差异,在最深的层次上仍未建立互信。这种心态伤害了双方。
  以人民币汇率问题为例,如果当初美国不是粗暴施加压力,而是以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沟通,或许中国政府早就及时一步到位地调整了汇率。现实情况却是,美方越施压,中方越担心其背后有文章。到目前这种状况,对中国来说,已经错过了让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最佳时机,已经在拖而不决中被庞大的外汇储备“套牢”;而对美国来说,不但美元继续走软,同时中国庞大的美元资产又日益成为悬在美元头上的一颗炸弹。双方都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处境。更糟糕的是,为了摆脱这种处境,双方正在各做各的努力———在中国是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而在美国则是继续放松银根———其结果又可能让双方在相互“套牢”的局面里越陷越深。
  最近国内有一本书叫《货币战争》,虽然观点粗糙,错误百出,却风靡一时,让许多行家大惑不解。在我看来,这本书风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准确折射了中国和美国之间那种互相猜疑、防范的大众心理。如果中美双方在宏观金融政策上的合作时机尚不成熟,至少应当探讨在具体金融大工程上的合作。比如中国的300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就有可能成为双方合作的一个突破口。现在,美国对中国怎样花这笔钱、是否会危害美国金融利益,有很大疑虑;而在中国方面,又因缺乏国际金融市场经验,也恰恰在为怎样花这笔钱而苦恼。如果双方建立某种合作机制,不但能使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运作机制更加透明、更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也能够大大降低其运作的风险。
    (摘自12月12日《南方都市报》)
  相关稿件
· 梅新育:关注战略对话中美国的让步 2007-12-14
· 如何看待中美对话相关核心议题 2007-12-14
·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承前启后 2007-12-14
· 中美就在金融服务业领域合作达成协议 2007-12-13
· 中美承诺对出口实施有效的政府监督 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