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价调整要坚持以人为本
    2007-12-11        来源:证券时报
  近年来,中国老百姓感受最深的可能就是这个“涨”字了。本来,由于推行产业化的结果,教育、医疗、住房等的价格已经成了新“三座大山”,让老百姓不堪重负。但今年以来,粮、油、肉、蛋、菜的价格也成了瓶子里放出来的魔鬼,转瞬间就长得高高大大,而在老百姓惊魂未定之时,又传出了水价要涨的消息,国家发改委日前宣布,明年将“适当提高城市供水价格。”
  为什么要涨价呢?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是“要将非农业用水价格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这话说的是既明白,又坦率,还符合市场法则,简言之就城市供水不能亏本,还要赚钱。
  但在我看来,这个理由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研究表明,一个人只喝水不吃饭,可以活7天,但如果不喝水,则只能活3天。所以,用水权是所有人的天然权利,这个权利是不能剥夺,也不能转让的,保障每一个人———无论他是不是有支付能力———的用水权能够充分得以实现,也是政府无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政府在供水问题上的第一个出发点,只能保障老百姓的用水权,而不能是所谓亏本和盈利。亏本或盈利的问题,只能在确保老百姓用水权的前提下才能被考虑,但恰恰对这一点,发改委的有关负责人却未置一词。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水涨价是为了节约用水。这个说辞表面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里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很大了。对于大量的城市低收入人口来说,即便是在目前的水价下,他们也已经把水的消耗压缩到了最低限度了,所以城市供水的涨价,只能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窘,但并不能使他们更加节水。而对富人来说,情况却又是另外一种样子:由于水的开支仅占其总开支的很小比例,所以水涨价给他们增加的负担可谓微乎其微,他们反而可以更加心安理得、肆无忌惮地大量浪费水,结果是使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变得更加严重。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在我的邻居和朋友当中,很多人家已经开始这样用水:把淘米的水用来洗菜,把洗菜和洗衣服的水收集起来冲马桶。本来为了减轻家务劳动强度的洗衣机,因为比较费水而基本被闲置,抽水马桶的水箱也成了摆设。而就在不远处,却有一个专供富人享用的高尔夫球场,即便是缺水的季节,那里仍然保持每天用3000立方米的水来保养草皮。
  我们不难预期:一旦仅从成本和盈利的角度对城市供水制度进行改革,水价的大幅上涨就不可避免,甚至会走向水资源的私人垄断化。其结果势必和住房、教育、医疗的改革一样,富人如鱼得水,穷人苦不堪言。比如在齐齐哈尔市,自来水公司就在这一原则的下被卖给了私人,结果是先涨价,后改水源———由使用更洁净但成本较高的地下水,改用成本较低但散发着霉味的地表水,市民们叫苦不迭,但却无可奈何。
  从根本上说,解决水危机的根本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承认水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公民在用水权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在水价面人人平等。并以此为基础,作为制定城市供水方案的基本出发点,这样才能真正缓解水危机,也才真正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