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通存通兑受冷遇,谁该反省?
    2007-12-03    作者:匡生元    来源:红网

  快捷、便民的跨行通存通兑新业务居然受到公众冷遇,而且招来许多的批评。这惹得开展了这项业务的银行颇有些恼火。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就说:“中国大部分金融消费者,长期以来是一直免费享受金融服务,这是一种传统的习惯。因此我觉得广大消费者需要不断地接受这样一个新的要求。”(见11月30日《新京报》)

  按道理,一个企业,新开发的品种推向市场受到消费者的冷落,应该是从自身反省和检讨,找清楚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予以改进。哪有责怪消费者的!而且盛气凌人地表示要用不断推出收费项目这个所谓的新要求威胁和教训消费者来习惯其霸道的经营作风。工商银行真是牛啊。
  公众冷待这个所谓快捷、便民的通存通兑新业务,真是“免费享受金融服务的传统习惯”使然吗?不是的。根据社会舆论的反映,公众之所以对跨行通存通兑不感兴趣,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收费过高,储户认为不划算;第二,收费标准不透明,也就是为什么要收这么高的费;第三,制定这个收费在程序上存在问题;第四,跨行通存通兑并没有带来什么方便,反而多花一些钱。
  老实地讲,在工商银行这样“国行”的培养下,人们所谓免费享受金融服务的传统习惯基本上荡然无存了,而且习惯了银行的收费。银行每次出台的收费项目,尽管人们意见一大堆,但是大家伙该支付时照样的支付。不过,人们对那些可享受也可不享受的“便民”服务,可以采取用脚投票的策略。不管银行再怎么说这项业务是如何地便民利民,再怎么教导人们应该转变观念,必须接受银行一个又一个收费的新要求,那都是枉然的。比如这跨行通存通兑。
  尽管在现代商业社会里,银行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平心而论,消费者是银行的衣食父母,银行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来获取盈利的。而不是银行给了消费者多么大的恩赐。给储户存笔钱,给人家贷笔款子,好像是给人家做了件善事。
  其实,是为银行多了笔收入。银行拒不接受存款也不贷款试试。如果没有储户等消费者,那么银行是开办不下去的。严格而言,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并非到了离不开银行的地步。譬如,一般家庭和个人,不是非要将钱存到银行不可。现在的利息又有多少呢?一般老百姓将钱存到银行是图个安全,担心放在家里被盗。如果银行的收费使这一部分消费者感到消费的困难,那么他们是会与这种消费说声“再见”的。
  习惯了计划经济的国有银行,请千万不要只教训公众转变观念,适应付费消费的新观念,更重要的是自身转变观念,转变身份。说句老实话,改革快三十年啦,市场经济也有二十多年了,我们的国有银行无论在身份上,还是在观念上,都转变了多少呢?除了片面地强调在收费上与国际接轨外,我们的国有银行在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上却与国际的轨还脱离得很呢,而且在这方面连提一提的勇气都没有。
  不要以为公众不买银行推出的新业务的账,就斥责公众观念陈旧,就要用不断推出的收费新业务要挟公众。消费者是上帝。惹恼了消费者,吃亏的究竟是谁呢?四大国有银行心中应该有个数。特别是在金融市场逐步放开的当今,而且金融市场将愈来愈开放。不信,工商银行等四大国有银行,你们可以推出一个个收费的新业务试一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