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存通兑:高手续费从何而来?
    2007-11-28    冯娟    来源:上海金融报
  从本周一开始,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业务———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在各家银行开通了。这意味着,你拿着A银行的卡和存折,却可以走进B银行的大门去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业务,这对于一向泾渭分明的银行来说,确实是一个大突破。不过很多银行给这项业务开出的“高价码”也引来了百姓的一片哗然。
  从网点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国有商业银行来看,工行、农行、建行的手续费标准均为每笔金额的1%,最低10元,最高200元。中行最便宜,标准为每笔金额的1%,最低1元,最高100元。通存通兑业务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说来也是合情合理,毕竟你利用了人家银行的网点,却没有存款在那里。但是这收费的价格是怎样计算而来,也需说个明白,让大家心知肚明,不能随便喊个价,然后让老百姓“爱来不来,自己选择!”
  据新浪网的调查,有56.86%的网民表示会使用跨行通存通兑。毕竟这个业务还是能让一些麻烦事变简单。比如你拿光大银行的卡,但是到了外地没有光大银行的网点,就没法取钱,今后你就可以去别的银行网点取钱;比如现在单位在招行发工资,你必须办一张招行的卡,今后不管哪个银行的卡,只要报个卡号就行;比如现在工资卡是招行的,但是还房贷是在建行,你必须现金搬家,但是今后通过跨行转账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系统好,不意味着就有理由收这么高的费用。新浪调查显示,有96.96%的网民认为当前的手续费偏高。
  根据此前有关媒体的报道,央行向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业务的商业银行收取的费用为:同城的普通贷记、实时借记和实时贷记业务基准价格为0.5元/笔;普通借记、定期借记和定期贷记业务基准价格为0.08元/笔;异地支付业务将按基准价格的150%收取费用。
  可以看到,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收费是按“笔”来收取,而到了消费者这里,银行则是按照办理金额的“百分比”来收取,而且即使最低手续费也要比央行对商业银行的收费高上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一个消费者转账2万元,就要花费200元的手续费,这笔钱已经足够来回打车在两个银行网点间搬现金;如果一个消费者买房时需要转账几十万元,那200元的成本也远远比不上办理本票的几元钱成本划算。
  有所区别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收费标准普遍较低,有的银行甚至在初期还是免费。那么,国有商业银行的高手续费究竟从何而来?银行间的收费差异又从何而来?办理通存通兑,大家使用的是一样的渠道,花费一样的人力物力,不一样的恐怕就是网点数量。
  显而易见,国有商业银行本身就拥有数量众多的网点,如果股份制银行的客户能随便走进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岂不是占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资源?因此要把这笔账算在手续费里。
  但是,作为这个系统的共同参与者,不管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都应该看到网点资源的利用应该是互惠互利的。就拿记者所住地段来说,周围最近的银行依次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上海银行,而并非是工行。如果要拿工行卡去办理业务,恐怕要占用的反而是这两家银行的网点资源。在一些新建社区周围,通常也仅有一两家银行,或许还是那些小银行,如能有效利用这些网点资源,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种体现。
  其次,银行业的竞争不应再局限在网点资源的竞争上。当网点不再是优势时,可能那些习惯朝南坐的银行才能真正将目光投向客户,给予客户更多贴心的服务。
  因此,千万别让高收费成了银行自我保护的武器,也别让高收费成了通存通兑的“拦路虎”,如果因为收费过高而使这条“高速公路”被闲置,岂不是又形成了更大的资源浪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