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高遇冷的通存通兑为何还推而广之
    2007-11-28    作者:雷辉    来源:上海青年报

   央行从今天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个人持本市一家银行的存折或银行卡,将可以在本市另一家银行的营业网点柜台办理现金存取、转账和账户余额查询。 (11月19日《京华时报》)

  为何要开通跨行通存通兑业务?银行方面的解释是冠冕堂皇的:先是丰富了银行结算方式,可以避免现金来回“搬家”;再是实现了不同银行间营业网点的资源共享,从而有效减少“排长队”。然而,这些好处终究只是停留于逻辑上的大道理,一旦落实到现实中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早在2006年12月,山东省就开通了跨行通存通兑业务。而据当地记者调查发现,该业务开通整整一个月后,烟台市很多银行尚未接到一单该业务的申请。不仅仅是烟台,济南、青岛、寿光等山东省大中城市均出现了类似局面,在更早的2004年,广东省10多家股份制银行就曾签订协议联手推出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然而使用者同样寥寥无几。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该业务无一例外地遭遇滑铁卢。
  “好处”如此之多的跨行通存通兑为何难入百姓之法眼?一个字:钱。高昂的手续费让老百姓对它望而却步,正像一市民所言的:我拿其他银行的存折去农行存款或取款1万元,要被农行收100元手续费,那还不如打的去开户行呢!有了高额手续费的陪伴,再美的服务都能且只能是“看上去很美”,不过是银行给百姓抛出的空心汤圆罢了。
  问题在于,到处遇冷的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为何还会在全国推而广之呢?如果将山东与广东视为跨行通存通兑试点的话,那么二省都可以称作失败的试点,它们的失败足以让银行方面偃旗息鼓,反思总结。然而事实是,同样的方案没作任何根本更改之后又被推向了全国。根据以往的失败经验以及当下百姓的不满反映,可以预料这一业务极有可能继山东、广东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再度普遍遇冷。
  推广失败的试点,换作一家私营企业是万万不敢这么做的。私企一旦试点失败,那么得赶紧寻找原因、研究对策、落实新政。因为如果不如此为之,就会遗失商机、失去市场、被竞争对手超越。而银行是不用操这个心的,仗着垄断的金刚不败之身,跨行通存通兑是一项包赚不赔的业务:你不用,我也不会损失什么;你用,我就收取一笔不菲的手续费。在一个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中,再怎么失败的经验都能推而广之。
  而且,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的推广在理论上还能为银行赢得道义上的名声:我千方百计为人民服务,所作所为皆为人民方便,看我多高尚多善良啊!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银行打着的公共利益的幌子背后,是真心真意为民服务还是变相蚕食公共利益,群众看得一清二楚。以垄断之身,借公益之名,行虚有其表甚至绵里藏针之举,只会徒增群众的反感与冷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