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存通兑低收费的障碍在哪?
    2007-11-28    庞震    来源:光明观察
   商业银行自19日起正式开通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这无疑是件惠民的好事,不过,正如美好的事物往往会留有缺憾,由于通存通兑的收费标准过高,一时间,舆论上反倒是批评声占了上风。很多人首先质问如此高收费的依据在哪?
  一项新业务,收费究竟孰高孰低?估摸一般人只能凭感觉下结论,而现在觉得“高”,很大程度来自于比较,事实上,各家银行的收费标准并不一致,且存在不小的落差。一方面,国有银行收取交易金额的1%,最低10元,最高达200元,此外也只有中国银行把最高限额定为100元。但是另一方面,诸如交行、光大等股份制银行,大多数却只收取交易金额的0.1%至0.2%。
  别人只收0.1%至0.2%,凭什么你国有银行就要收取1%,这不是明显的“店大欺客”,收费过高吗?可见,不均才是导致眼“高”的直接诱因。
  所以,倘若银行们能统一收费,或许即使价格定高点,人们的意见声也不会如现在这般强烈。毕竟,感觉上的落差消失了,人们心理上就不会过分失衡。
  可是,要知道,收费标准的制定实质是一种基于利益的考量,而并不是由于交行、光大等股份制银行的道德品质就有多高,比国有银行更体恤民生。试想一下,通存通兑的实现,最大的受惠者除了老百姓以外,就应该算是那些规模较小,网点较少的股份制银行了,道理很简单,他们可以通过通存通兑的方式,借助国有银行分布广泛的网点短时间内迅速扩展自己的业务。
  而反之,营业网点本来就遍地皆是的国有大型银行,却未必会认为通存通兑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润。
  由于对利润预期的不一样,各家银行面对通存通兑时,自然就心思各异,暗自窃喜者有之,反映冷淡者亦有之,进而最后亮出的收费标准不尽相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经济学上有一个观点,叫最可靠的供给就是让人家能赚到钱的供给。以此理论推之,时下,通存通兑要想低收费的障碍就在于,如果银行在利益上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国有银行能够放下身段,降低费用,也不可能为了赢得民意把“公益事业”坚持到底。
  倘若银行对通存通兑都失去了兴趣,不愿意花钱改善系统,接受此项业务。那么,相较于现在的收费偏高,可能失去这项业务于老百姓而言损失会更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