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无车日,算不蚀的好账
    2007-10-29    梁江涛    来源:光明观察

   27日,春城昆明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无车日”。自此,昆明成为全国第一个月月都有“无车日”的城市。然而,月月都搞“无车日”,也引发了公众的争议。(10月28日新华网)

  昆明的“月月无车日”将全国“无车日”活动推向了纵深。笔者觉得之所以引发公众争议,主要是城市管理者将这一好事办得有点儿心急火燎,没有将这本好账算清爽,还没能做到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从中受益。
  政府负有职责谋取的公共利益这一块已经稳操胜券,赚得满盆满盂了。
  一是“交通账”。昆明市一直被交通拥堵困扰。而“月月无车日”这一天,主城一环内只对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特种车辆及其他公共交通车开放。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公务用车一律封存。还采取优化调度、按需要增车增线的方法提高运力,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交通拥堵现象得到大大改观,管理成本必然大幅度减少。
  二是“环保账”。前次昆明与其他城市一起开展的“全国无车日”,当天,据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与汽车尾气排放相关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下降,其中碳氢化合物下降55.9%,二氧化氮下降45.1%;噪音下降约2.6个分贝;车辆数约少了41%。这一“减排”总账算下来,可又是一笔可观的“节能账”。
  公共利益这一块赚了,可为什么公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的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城市管理者光顾办大事,办好事,没来得及帮助市民敲打个人的“小算盘”。这笔账无论如何要算,因为这“月月无车日”毕竟不是一时的应景,不是走走形式而已,而是要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搞下去,那么,给市民个人出行和停驶车辆增加的成本一定要算清,并予以补偿。
  这里也有两本账要算。一是“公交账”。城市管理者应该冷静的看到公共交通仍不能满足需要,城市管理也不尽如人意。如目前昆明市公交车辆只承担了23.5%的客流量,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票价,不妨学北京的地铁,政府补贴一部分,将票价降下来,让市民从公交优先中得到真正实惠。
  二是“费用账”,既然激励市民参与“月月无车日”,那么这养路费的账就得合情合理,有车族可是交了整整一年的费用,政府规定12天不能开车上路,这该减免的应减免,该退回的应退回。
  “月月无车日”,算不蚀的好账。既然觉得这是一项多赢的举措,城市管理者何不从建立制度开始,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以调动全体市民主动参与“月月无车日”活动的积极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