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投资理财观念大变化
从储蓄到股市、黄金和艺术品
    2007-10-10    张牧涵    来源:市场报

  9月23日,一名老年市民在北京理财博览会上向工作人员了解股票分析软件性能。

  喜爱收藏书法的赵女士或许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多数人这几年的收藏心态变了,不再急功近利、急于变现。因为生活越来越殷实了,收藏不是为了坐地起价,更多藏友把它看作是在财富升值的同时能够带来精神愉悦的特殊投资手段。”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认为“购买股票或基金”最划算的居民再次超过认为“更多储蓄”最划算的居民比例,创下占比44.3%的历史新高。从几年前的“有钱就存银行”,到如今的多种投资方式遍地开花,随着可供选择的投资渠道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更多的居民正在以日益理性的多渠道观念主导着自家的投资理财生活。

A股牛市带来多少收益

  “上投摩根的‘中国优势’基金2004年在我们行发售的时候没人买,最后只能以1万倒贴650的‘优惠价格’摊派给我们这些自家员工。”在建行工作的刘女士向记者回忆起了几年前起步阶段的“基市”:当时市场上有一种说法叫“5毛基金多起来”,很多基金都拥有上市后迅速从1块钱面值跌到5毛净值的惨烈业绩,被摊派上的同事那叫一个郁闷啊,大家都硬着头皮买!果然,“中国优势”在封闭期内也是大头朝下,1块钱的面值迅速跌到了9毛7。“当年那3个月的封闭期是大家最难熬的岁月,眼睁睁看着净值不断缩水。”于是,封闭期结束后,多数人压根没敢指望等到“解套”,赶在可以赎回的第一天,急忙都卖掉了。
  如今净值“5元”的明星基金,竟在上市之初遭遇如此尴尬。基金,这一目前居民眼中最划算的投资方式,从当年的无人认购到如今火爆得按比例配售,全要仰仗中国的A股市场几年来经历了从熊市到牛市质的转变。
  “我这些年开始把储蓄取出来买股票。2004年,我20块钱买了东方锅炉,年底除权后变成10块,随后就怎么也起不来了。家里人没一个不笑我的,说我连利息都拿不到。但我咬牙挺住了,市场已经在转向牛市,我就不信这么好的股票会永远不涨。所以我干脆横下心来,就放着。” 王女士的判断果然正确,经历了长达两年的盘整,2007年东方锅炉爆发了,如今80元的股价已跻身两市高价股前列,并且经过了几年来的数次送股,王女士账户上的“资金股份”一栏已经从当初“1”打头的6位数,变成了如今“2”打头的7位数。
  股市的赚钱神话吸引了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股民、基民的行列。10年股龄的老股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营业部变了,从前不管什么时候去都能用上交割机。但现在即使在营业部开门前赶去,还是占不上机器。十来个人簇拥着一台机器,等上半天才能操作。”不少老股民表示:炒了这么多年股,在2005年之前,一直是在往里面搭钱,之所以坚持只是因为有了“惯性”,但这两年真的开始赚钱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让A股牛市有了持续的健康基础。而更多的普通人也通过加入股民、基民的行列,分享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收益。

国人黄金情结日益显露

  “我工作之后就赶上姥爷、爷爷和奶奶先后过80大寿。每次我都是送金戒指,但价格真是一年一个台阶啊!”正在北京工艺美术大厦挑选金戒指给奶奶祝寿的吴先生告诉记者,2003年他给姥爷祝寿时买的戒指才90块钱1克,如今北京商场基本都卖200块钱1克了,外地很多地方据说价格更高!“前两天姥爷还开玩笑说,现在要是把戒指送到中金旗舰店去‘当掉’,能赚个翻倍呢!”
  5年前,随着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开设,黄金作为中国人历史上一直青睐的投资品种,以更加便捷的渠道逐渐走近了每一位普通投资者。
  “我投资黄金已经跨过3个年头了。”范女士的黄金投资经历颇有见证意义。前年底,她得知一种名为高赛尔的投资型金条在北京的招商银行上市了,就毫不犹豫地买了20盎司。金融学科班出身的她说:上学时就知道黄金是避险保值的工具,尽管国内当时还没完全走出通货紧缩时代,但黄金应该是个人资产配置的必要品种这一真理还是适用的。“有了这么好的渠道,当然不能放过。我还清楚的记得,当时国际金价还是400多美元1盎司,换算过来是120元人民币1克。”随后,金价在对冲基金的炒作下半年内就冲上了730美元/盎司。“我其实卖得挺早,170元1克就卖掉了。想着7万多元本钱半年赚了3万元,不少了。”2006 年下半年,国际金价冲高回落,范女士忽然发现各大银行纷纷开设了交易更便捷、税费更低廉的“纸黄金”业务。“这个渠道更适合投资了,我不由被它吸引去了。” 范女士笑着说,自己去年底将10万元全部买了纸黄金,当时的换算价格是156元1克,如今已上涨到178元了。“不过这次都说黄金的上升通道完全打开了,所以我准备放个长线。”
  金饰品柜台前人头攒动、高赛尔金条开始脱销、各大银行的纸黄金业务开户量持续攀升……5年来,随着黄金投资渠道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黄金投资,正日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参与其中。

艺术品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印度、中东艺术市场在过去5年都经过了非常大的涨幅,未来5年依旧有非常大的潜力。”国际著名的佳士得拍卖公司原首席执行官菲利蒲·霍夫曼这样说。5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盛世收藏的浪潮中创出了一个又一个天价新纪录。
  “这些年玩儿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了!”爱好收藏的张先生告诉记者,比如从瓷器市场来看,5年前大家还在淘宝“清中期”前后的玩意儿,“那时候你买个同治、道光年间的民窑货都没人和你抢,大家还盯官窑呢!现在可不一样了,别说同治、道光民窑是个宝了,民国货价钱都上了天了!”几位藏友告诉记者:盛世收藏成为越来越多普通人的业余爱好和投资理财手段,正因为进入这个渠道的财富太多,所以各朝各代的艺术品价格都在急升。
  “我今年竟然发现了仿民国的假货!”马先生说,民国时期瓷器的价钱从几年前的几百元一件到如今的普遍高达数千、上万元,而民国的珠山八友、王步等制瓷大家的作品更是早已冲上数十万元价位,假货的出现也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这一市场类别的繁荣。民国时期瓷器快速升值,正是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的一个缩影。
  “如今谁家有什么新奇电器不算什么,谁家要是使全套红木家具那才叫‘牛’!”高先生这样对记者说。硬木家具,作为一种可以使用的艺术品,近年来的投资潜力也逐渐显现出来,红木价格一年翻倍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
  全民收藏,藏友遍天下,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艺术品无一例外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更多家庭把能够升值的艺术品作为了自家的投资项目之一。

  ■感受这5年
  理财市场越来越兴旺
  (王女士,宁波某企业的财务科长)

  最近5年来,随着市民收入增加,银行开通的理财渠道非常多。除了传统的投资方式外,股票、基金以及各种形式的理财方式越来越吸引市民。理财服务更加周到,信息逐步对称。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民营金融机构都设立分行,盯上了我们的钱包,老百姓的理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我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理财方式。说到底,对理财形式的选择实质是对投资预期收益的选择,但预期收益对不同的人来说并不都是越高越好。比如说,股市投资虽然收益高,但风险大,更适合于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市民,而投资基金收益低一点,风险就相对较小。
  这几年来,市民投资目的更加明确,投资行为更加理性,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不再盲目跟风。就说我们财务科吧,早就都各买各的了,不再合伙买股票。随着投资渠道越来越多,选择也有了很大差别,有的同事仍然专门投资股票,有的则转向基金,有的投资楼市,我也根据股市指数的走高,逐渐从股票二级市场退出,把大部分的资金委托银行投资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尽管有时投资收益比不上同事们,但也是很可观的,最重要的是心态很平稳。
  我相信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老百姓的钱会越来越多,理财市场会越来越兴旺。  
  
  长期投资机会没疑问
  (常永涛,申万巴黎基金投资总监)

  长期趋势的确立,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会一帆风顺地上涨下去。市场未来出现波动在所难免。但证券市场存在长期的投资机会,这一点毫无疑问。
  申万巴黎已经初步形成了对于2008年市场重点关注的四个主题。第一个主题就是由人力为主的生产要素成本提升导致的通胀趋势。主题之二是因体制改革产生的机会,比如人民币升值。第三个主题是由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所带来的机遇,“科技产业转移”受益行业成为值得投资的领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制造业。最后一个主题就是与人口要素相关的行业,同样也与内需增长的深度和广度有关,其中消费行业是持续增长最强的。但消费行业是个宽泛的概念,要找到消费升级的亮点才会有机会。
  投资中的一些感悟以及理念中的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对于一个人更有条理地安排生活,实现人生价值裨益无穷。而一个人的投资理念,也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行为的日积月累,变得更为牢固。真正的投资道理都是最简单的,因为只有最简单的才最容易坚持长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