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黄金周存废之争由来已久
    2007-10-09        来源:经参网站
  作为一个旅游概念,黄金周并不是中国的首创,我们的邻邦日本率先使用。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南开大学副教授陈瑞华说,“黄金周”的出台被寄予扩大内需的厚望,当时,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内正面临经济不景气、内需低迷的困境。“节后的统计数据表明,‘黄金周’在某种程度上对经济的增长确实有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的“十一”是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一直沿袭到今天。
  黄金周长假制度被赋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使命,虽然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如潮水一样的游人,和积蓄许久的消费热情,在一周之内喷涌而出,使得很多景区完全超过了其承载力,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环境破坏。
  于是,公众开始关注黄金周的负面效应。存废之争的升级则是一大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传统节日放假”犹如一匹黑马杀出,成为改革黄金周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砝码。全国政协委员龚建明就是传统节日休假的坚定支持者:“这是民心所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