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业:阵痛之后化茧成蝶
    2007-09-24    宣军    来源:市场报
  7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本次退税调整直接影响到浙江的一批优势行业和大宗出口产品。应对退税调整,宁波市外贸企业有何良策?能不能在新的起跑线上赢得新的领先优势?《市场报》记者从受退税调整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入手调查,剖析一些先行者的成功经验。
  8月的最后几天,盛夏太阳依然焦炙。地处象山半岛的数百家针织企业,却感到了阵阵“寒意”。
  从7月1日起,服装出口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对平均利润率仅在3%左右的服装业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针织品出口占全国近一成的象山,又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巨鹰集团董事长陈照告诉记者,退税下调对服装出口企业的“杀伤力”确实很大,但也是考验企业“议价”能力的一个难得机遇。作为象山针织业的标杆企业,巨鹰集团的思路是依靠公司的规模优势和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降低各道生产环节成本。
  近年来,巨鹰集团通过实施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战略,在企业内部构建了一条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早在2000年,公司就成立了宁波市首家针织研究院,并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从意大利、德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先进的研发、测试设备。去年,巨鹰集团的针织工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省级技术中心。
  接着,公司以承债1.5亿元整合收购了原新疆托峰棉业纺织有限公司、新疆托峰棉业股份有限公司塔河分公司,将其改制为阿克苏巨鹰棉业有限公司,并斥巨资建设了棉纱、精梳纺生产基地。自此,巨鹰集团的内部产业链已涵盖了棉花生产、纺纱、染整、绣花、印花、制衣、销售等服装产业所有工序,大大降低了总体生产成本。
  在巨鹰的推动下,象山针织业加速了向规模化、高度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宁波海达针织印染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兴建了染整中心,宁波福甬印花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成立了印花中心……目前,象山针织业已形成纺织、染整、印花、绣花、制衣、研发为一体的较完整的产业链。
  “打造一条垂直产业链,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可以从各个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最终交货产品的质量。”陈照说。据他介绍,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后,巨鹰集团通过内部成本控制,消化了30%至50%的退税损失。
  但出口退税率下调还是让象山众多针织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宁波神州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对此的担忧:“象山大部分服装企业从事的是单纯的‘定牌’生产,从面料到款式全部都是外商打好样之后拿过来的,企业和外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不是很强。”据他估计,今年公司因退税下降减少的纯利润约为8万元,这对一家年出口200多万美元的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即使是像巨鹰集团这样的龙头企业,今年出口增幅下降也不可避免。巨鹰集团办公室主任俞能伟告诉记者,去年公司针织品出口总额约7200万美元,同比增幅高达40%,估计今年出口总额在7500万美元左右,增幅在10%以内。
  象山外经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该县针织类产品出口总额高达4.24亿美元,约占全国针织品出口总额的9%,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150家。
  而在这次出口退税调整目录中,针织服装产业恰恰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出口退税率由13%调低至11%。若按照2007年下半年出口为2.2亿美元估算,新政策实施后,今年象山针织品出口企业利润将减少3000多万元。
  面对出口退税率持续下调,象山针织业开始加大研发能力,对产品进行结构调整。巨鹰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了年产2万吨高档面料的生产线,这些高档面料除自用之外,主要提供给当地的中小企业。在巨鹰集团的引导下,当地很多企业已经从低档纺织品出口业务中退出,而转向“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象山出口的针织品中,中高档产品占比达60%以上,产品单价有了明显的提高。
  象山外经贸局局长陈方平认为,长远来看,降低出口退税率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而,企业不必过于担忧,好比蝴蝶的破茧,这是行业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阵痛过程,挺过阵痛,企业才能成为美丽的蝴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