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莫陷入形式的怪圈
    2007-09-21    作者:陈潭    来源:红网

  审计署发布2007年第6号审计结果公告,公布49个部门单位2006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发现一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如,举办大型会议、展览会等向企业收取赞助费1340万元,个别项目未按计划执行造成100万元财政资金闲置等。(9月19日中新网)

  综观近几年整个审计过程,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尽管每年都有强劲的审计风暴,但是审查出来的对象老面孔依然占据多数,在一些问题上出现了的“屡审屡犯”现象。在审计风暴过后,审计部门仍然摆脱不了“年年审计年年忙,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怪圈。
  诚然,每一次强劲的审计风暴,都查出许多违规的政府部门,曝光了大量政府问题,为国家挽回了不少的损失。透过审计风暴,我们也欣喜的看到,党和政府在严查违规部门问题上坚强的决心和态度。但是,我们更加担忧,面对强劲的审计风暴,一些政府部门和单位为何“屡审屡犯”?审计部门为何陷入“年年审计年年忙,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怪圈?
  其实,在审计风暴整个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现行体制的诸多问题。就拿审计风暴来说,如此频繁的审计在很多国家都不多见。为何我国审计风暴如此的频繁?表面上看,审计风暴频频,能够查处一些政府部门在资金上违规的问题,为国家挽回了损失,这是件好事。其实不然,风暴频频更多的源于我国监督体制的失位,暴露出现行监管体制不健全或不完备的病态现状。
  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固定的思维,审计报告一出,只对事不对人,收缴完违规资金,有关的政府部门限期整改,不对那些被审计出来的问题进行认真追究,不对有关责任人做出严肃查处,如此就算了事。没有问责,违规的政府部门感觉不通不痒,已然对审计风暴麻木不堪。正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一些政府部门“屡审屡犯”的现象。
  当然,审计部门职责是查处政府存在的问题。但是,既然查处了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原因去解决问题。审计风暴这么些年,说到底,暴露了我国财政体制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如何完善财政体制,避免一些政府部门在财政上的违规行为,才是政府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显然,审计风暴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使“审计风暴”陷入形式的怪圈。看来,要想突破这个怪圈,政府必须准备好手术刀,对我国现行体制的诸多问题做手术。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