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的环保注解不仅是不开车
    2007-09-17    陈一舟    来源:中国网
    从9月16日起至9月22日,首届中国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将在国内108个城市同时举行。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宣告加入这一活动,并将正式签署“无车日”承诺书。活动期间,政府领导须带头带头乘坐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京华时报》9月16日)
    众所周知,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汽车。据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根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因此,在全国108个城市同时开展“无车日”活动,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有日益高涨的公民环保意识作为支撑,我想,108个城市街头肯定会出现一群群为了城市环境而甘愿放弃开车、步行或者乘坐公交上班的人。问题在于,“不行车”仅仅要在“无车日”里为之吗?不开车,可以为城市环保出一份力,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健康,这一点谁都明白,但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的时代,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市民步行上班费时费力,公交出行又很不方便,注定会是暂时的行为。换言之,在公益精神的号召下,有车的市民在环保意识促使下少开一天车并不难,但要想长期坚持少开车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目前看还不可能。
    在笔者看来,“无车日”的环保注解不仅是不开车,更不仅是“政府领导要带头”。应该以活动为契机,为城市注入绿色交通方式推广普及的制度路径。无疑,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其价值体现在,通过活动能进一步凝聚和激发高涨的社会环保热情,使之更加“澎湃激昂”——这就需要,城市为推动环保公益行为不断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福利水平。显而易见,如果有方便快捷、发达到位的城市公交体系,乐于公益环保的有车一族们就可以时时乘坐公交而不开私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减少城市大气污染作贡献。我以为,“少开车”的环保意识,要从个体扩大到群体、从一个群体扩大的整个城市有车群体,需要有城市公共交通功能的完善作为“保障”,要让具有公益自觉行为的市民以最低的成本付出去参与环保。只有这样,“无车日”所天然具有的环保感召才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和辐射效应。
    那么,由此我们就无法回避这样一个问题:城市是否为环境友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又是否为市民不断提高的环保意识作好了应有的管理准备?这不是诘难,而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要思考和认识到的。
  相关稿件
· “公交优先”善莫大焉 2007-09-17
· 呼和浩特增公交车和线路缓解出行难 2007-09-17
· 山东13个城市开展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 2007-09-17
· 西安市民持公交IC卡乘车五折优惠 2007-09-17
· 天津举办首届公交周及无车日宣传活动 200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