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理念能够延伸多远
    2007-09-17    南辰    来源:新华社
  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活动16日正式启动。这项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08个城市同时开展。在9月16日至22日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号召市民选择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在9月22日“无车日”的7时至19时,这些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开放。
  “无车日”最早在西方汽车发达国家出现。在我国,“无车日”近两年经历了从冷到热的转变。记得2005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进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当时,新华社记者分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街头的采访表明,几大城市不但机动车拥堵依旧,很多有车族对“国际无车日”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也相当“肤浅”。两年过去,从几个重点城市到108个城市,从1天到1周,“无车日”理念的推广得到了很大延伸。
  但是记者认为,对于我国的汽车社会,“无车日”理念的延伸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活动,还需要在日常的城市管理思路上得到体现,更需要深入每个汽车社会分子的思维方式。
  举例来说,在16日的启动仪式上,一些地方的官员带头乘坐公交车或骑车出行。把眼光放长远,官员的这种示范作用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自然会免除“秀”的嫌疑。从大的方向看,“无车日”的反思对象不仅仅是私家车,加速公车改革的必要性同样被这个纪念日大写出来。
  再比如,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城市对公交硬件建设都有“欠账”。各地的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不仅可以倡导市民多借助公交出行的意识,也可以给城市管理者的思维刻上“公交优先”的印记。这可以有效避免他们在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把“公交利益”摆错位置。
  按照国际上的标准,我国很多大城市已经步入汽车社会的门槛。作为汽车社会分子的汽车拥有者、驾驶者应当从“无车日”中学到什么呢?记者认为,首先应当是如何和谐处理有车同用车的关系。例如,你可以买一辆汽车,但是如何合理地使用汽车却体现了你对汽车社会的认识。即使你的经济条件足以支撑你开着大排量豪华车在街上闲逛,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舍弃社会责任,造成的后果将是非理性并可怕的。
  另外,汽车拥有者、驾驶者如何和谐处理与公交、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关系也值得人们深思。在北京机动车与自行车混杂的街头,机动车大声鸣喇叭似乎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可是在罗马城中,汽车几乎都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因为汽车驾驶员都知道,那些骑自行车的人不会给他们的后代造成任何污染。在罗马起伏的坡路上,即使自行车再慢,后面的汽车也不会大声按喇叭,这既是一种对环保的尊重,更是一种对现代交通文明理念的认同。这种现代交通文明理念同样应当是“无车日”人们反思的重点,需要延伸到人们出行的每一天。
  相关稿件
· 107个城市将参与城市公交周及无车日活动 2007-09-11
· 以无车日理念反思公共交通政策 2007-09-03
· 北京有车无车族对“限行常态化”态度迥异 2007-08-27
· 一汽大众迈腾有市无车中高级车市场再现加价 200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