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使用家庭轿车代价并非首选之策
    2007-09-12    罗瑞明    来源:浙江在线

  下周,全国将迎来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为了解决日益加剧的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表示,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如上海一般必须花钱买牌照,减少停车场地但提高收费标准等。(9月11日东方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市民拥有轿车的数量日益增多,车辆的增加必然对道路有新的需求,这些年各大中城市修建立交桥、挖地下隧道、扩宽道路等,道路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道路的发展远不足于车辆的发展,以广州为例,近年来车辆的增幅已超过12%。目前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超过180万辆,且每天有400-500辆新车上牌,可以说广州许多道路和街道都是车轮滚滚,不仅是点的拥挤而是片的拥挤,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以至有了“路上堵车是正常的,路上不堵车是不正常”之说。
  限定私人车辆的数量可说是解决目前城市拥堵的一个方面,可是靠提高费用的办法能行得通吗?实际上现在有车一族的养车代价已经很高了,如:车保险费、养路费、车船税、年审费以及高得吓人的油费、过桥过路费等等。有人粗粗的计算了一下,养一辆车一年下来所需的费用,按照档次不同在15074元—27240元之间,可以看出养车的代价并不低。
  “买车容易,养车难”,车主们早已领略了其中的难处,他们为什么还要买车?首先是生活水平提高,买车是为了享受,有能力承受这不凡的开支。其次是为了出入方便,有个车办事出行自由。再次是乘坐其它的交通工具拥挤不堪,以至误事。因此,要购车的人即使提价他也会买,即使买的条件还不成熟,为了不影响工作、办事,东拼西凑他还是要买。而对一些富裕人士来说,你就是提高一倍二倍的代价,他也无所谓。再说光控制私车是不够的,现今的公车多如牛毛,有的一个县就有6000多辆公车,一个大城市该有多少公车?中央电视台一则报道显示,北京公务车曾占用了80%的道路资源。所以说,这种用提高市民用车费用的办法来控制车辆的增加并非能解决交通供需矛盾。
  从一些市民内心来说,他们并非完全欲购买轿车,实在是迫不得已,如今很多城市摩托车禁止了,电动车禁止了,自行车道改小了甚至没有了。而公交车不仅间隔时间长,并且异常的拥挤,有时挤得连脚都伸不直。在这种状态下,咬咬牙买辆车是一种无奈的举止。
  其实真正要控制车辆的增加,就得大力的发展除车辆以外的辅助工具,除了实行公交优先和建设地铁之外,应积极鼓励骑自行车,规范电动车,这些交通工具占地面积小,停放方便,既环保又安全。有了方便快捷的辅助工具,对于不是大富的普通市民就不一定会去养那昂贵的轿车。由此,交通供需的矛盾就能得到适当的缓解。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