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私家车使用代价=只许州官放火
    2007-09-12    作者:张晨悦    来源:中国法院网

    下周,全国将迎来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就此,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应提高普通市民使用家庭轿车的代价,如上海一般必须花钱买牌照,减少停车场地但提高收费标准等。(9月11日《第一财经日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车辆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北京市为例,根据北京市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将达到1800万,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将达到500万辆左右,比现在增加了一倍多。这新增的200多万辆汽车,将以私家车为主,也就是老百姓拥有的以个人消费为目的的私人小汽车,将构成北京机动车的主体。与此不相对应的是,各大中城市大运量、快速城市的公交系统建设普遍滞后,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或收取交通拥堵费,或限制私家车发展。
    应该说,抑制私家车发展的目的在于缓解城市的道路和环境压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像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出现的堵车、汽车排放严重污染空气等现象,可以说是公车和私家车共同作用的结果。公车和私家车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城市承载压力的迅速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一味强调限制私家车,而放任公车增长,可以说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滥用公车的危害已经不用多说,浪费大量财政资金不说,还培养了一些人的特权思想。就事论事,即便出台政策对公车私车一视同仁,收取费用或提高油价,对私车主而言是实打实的支出;而对公车而言,却是在把左口袋里的钞票掏到右口袋里去,玩“掏口袋”游戏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私车之所以数量庞大,政府交通设施的陈旧和公交系统的落后关系甚大。就拿我们炒得沸沸扬扬的收取交通拥堵的伦敦来说,它拥有公交线路3730公里、地铁329公里、轻轨28公里、铁路788公里,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很高。在此基础上,伦敦的拥堵收费才能施行。而一味地强调收费,却有意无意忽视管理,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个人拥有车辆数仍然较少。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来看,汽车行业应该是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很大,而发展私家车又是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路来考虑问题,不能够把眼睛只盯在抑制私家车上,而应该先把公车数量切实减下来后,再谈是否抑制私家车的问题。
    如广东省佛山市将从下周起,在全市五区范围内正式启动“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从9月16日至22日,佛山市政府以及各区政府领导将选择一天带头坐公交、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同时,该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单位或系统,选择一天分期分批搭乘公交或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
    由此可见,虽然减少公车要比抑制私车难度大得多,但只要有决心有信心,公车改革的路子是可以走下去的。何况无论从节约财政资金角度,还是从减轻城市承载压力的角度,都必须切实增强公车改革的紧迫感。等这一问题解决好了,再来谈限制私家车我想也不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