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宽容“不同意‘房奴’说”
    2007-08-20    邓海建    来源:山西晚报

  据报道: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直言,目前房价高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住房需求量增长,住房消费同我们城市化进程成正比的,他并不同意时下“房奴”一说。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杨先生肯定要成为众矢之的了:因为他说了一句复杂语境下的真话。当这句话被抽离出来的时候,就有了民情激愤的舆论效应。然而,宽容“不同意‘房奴’说”的论调,起码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住房消费“价格畸形”表象后的深层诡异。
  “房奴”一词滥觞于香港,说的是国民经济大动荡下的房价跳水、又必须按原按揭付款额支付银行按揭贷款的部分人群。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香港房价年均增长超20%,而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楼价持续6年大幅下跌。被跌价的房子和法律债务套牢的,是为 “房奴”。反观我们的“房奴”:一边骂原来的价格贵;一边又盼望着楼价再攀新高。在中国当下房市的高调下,没升值的房子怕是很少的。
  我们不妨再温习一下林肯的那句名言:“你无法借没有节制的消费而带来繁荣,你无法借削弱强者而强化弱者;你无法借打倒老板而帮助雇工。”我们需要警惕的是:调查显示,目前31.8%的贷款买房者,月供占到收入的50%以上,而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月供不超过收入的1/3。起码说明,在房市消费上,我们距离理性的、有梯度的供应和消费格局还很远。有数据显示:在所有准备两年内购房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占据55.5%。这一结果显然与欧美和香港等房地产市场迥然不同,在这些市场中,35岁以上的人群才是置业主力。
  当然,如果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平抑房价上做得再好点,“房奴”的说法也许不会如此甚嚣尘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