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房奴,须听买房者的声音
    2007-08-20        来源:济南日报

  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建设部原副部长杨慎直言目前房价高的原因是由于人民群众住房需求量增长,住房消费是同我们的城市化进程成正比的,他并不同意时下房奴一说,认为有了住房贷款就是房奴的说法并不客观,增加房屋建设量才是解决时下高房价的一个重要方式(8月19日《新京报》)。

  看到杨慎前副部长以“客不客观”的标准来分析房奴,真觉得非常好笑,因为房奴本就是公众和买房者表达自身买房感受的一个语词,感觉自己在高房价和还贷压力下好像成了“房子的奴隶”——即房奴本就是一种买房者集体的主观感受,跟“客不客观”没多大关系。
  你可以说房价高有这个原因有那个原因,你可以从各个角度为高房价辩护——可你不也承认了“高房价”之现实?买房的老百姓就是感觉房价高,就是感觉像成了“房子的奴隶”。
  不知道谁是房奴这个词的始作俑者,因为它触及到了当下买房者切身的利益感觉和房贷压力下的焦虑,恰如其分地击中了公众“买了房差不多每天就为这个房子工作”的现实痛感,所以一诞生就成为一个最贴切的描述公众高房价感觉的词语。
  这种房奴感觉不是盲目臆想出来的,更不是夸大买房痛苦,而是基于“客观的”痛感。杨慎先生喜欢谈“客观”,那就谈点客观的东西:按照国际通行的看法,月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房贷按揭的一条警戒线,一旦越线将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并可能影响生活质量。所以美国的银行就明确规定每月偿还的按揭贷款以及与住房相关的税费,不得超过贷款人税前收入的28%,中国银监会是以50%为警戒线。可即使按照这个标准,据统计,在畸高的房价下,31.75%的人月供占其收入50%以上。当一个普通城市普通商品房每平方米的价格高于普通人月收入数倍,一个人要不吃不喝整整十几年才买得起一处小房子时,如此不是房奴又是什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