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有望卡住污染企业借贷
    2007-07-31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后上了环保部门“黑名单”的污染企业再想向银行贷款估计不太容易。
    今天,环保总局首次把一份写有蚌埠农药厂等30家环境违法企业的名单交给了央行和银监会,按照三个部门在7月份共同拟定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全国的金融机构将不得对这批污染企业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这也是三个部门近年来一直酝酿的要用“绿色信贷机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的最新举措。
    据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今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要求金融部门要把企业的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此次三个部门的文件则要求,今后金融机构要依据环保部门通报的企业污染治理的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对各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超总量排污、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应严格控制贷款。
    潘岳说,三个部门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交换信息。环保部门向金融部门提供的污染企业名单包括,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业,污染物长期超标的企业,挂牌督办企业、限期治理企业、关停企业,拒不执行环保处罚决定的企业。
    据悉,近期银监会将向各大商业银行公布国家环保总局处罚的企业名单和“流域限批”的名单,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这些企业和区域的贷款。另外还要组织对因企业环境违法问题造成的不良贷款情况开展调查摸底,对未能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和“区域限批”的地区,将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调整该地区的贷款结构;对完成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地区,将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搞好贷款服务。
    谈及三方合作的背景,潘岳说,对于当前水污染事件集中暴发的趋势,“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在现有法规内使出的最强力的措施,但作为单纯的行政手段,还是不能根本遏制污染恶化的趋势,需要更多地结合经济杠杆的力量。
    2006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到GDP的49%,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六大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则占工业能耗的70%。环保部门认为,增加这些行业的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甚至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是遏制其投资冲动的紧迫要求。
    据介绍,绿色信贷已经是国际潮流,截至2006年11月,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至少43家大型跨国银行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
  相关稿件
· 流域限批:河南周口环保整改先"拎"名牌企业 2007-07-11
· “拯救地球”环球音乐会掀起全球环保热潮 2007-07-11
· 长三角一体化不妨从环保开始 2007-07-10
· “拯救地球”音乐会掀动环保热潮 2007-07-09
· 环保监督要向民众分权 200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