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两年:回顾与展望
    2007-07-19        来源:国际金融报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副局长、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外汇管理部主任 郑杨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如何利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机遇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主体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银行和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从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平衡对外贸易、扩大内需、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保持国内物价稳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效益;有利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与此同时,汇改客观上也给我国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挑战。对企业而言,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企业涉外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相应增加,汇率风险对企业特别是出口类企业盈利的影响逐步显现,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增强。对商业银行来说,人民币汇率形成的进一步市场化和经济主体对本外币资产偏好的改变,对商业银行本外币资源的整合能力、自身汇率风险的管理水平、产品定价和业务创新能力都带来了挑战。
  为促进企业和商业银行尽快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人民银行和外汇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增加外汇交易品种。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了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和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交易;在银行对客户零售市场,扩大了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范围,也推出了银行对客户外汇掉期业务,以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管理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需求。二是进一步放宽对人民币汇价的管理。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层面,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在银行对客户零售市场层面,扩大了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汇价的波动幅度,取消非美元挂牌汇价的价差幅度限制。三是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性企业进入银行间市场进行即期交易,实现外汇市场供求的多样化。四是丰富交易方式,提高交易灵活性。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同时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活跃了外汇市场交易,提高了外汇市场流动性。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也一直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上海市经济以及企业和银行经营的影响,深入企业和银行进行调研,及时向总局反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社会反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与此同时,联合上海市外经贸委制定了一个指导意见,以此积极支持指导企业和银行的汇率风险管理。
  回望汇改两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有所优化;人民币汇率波幅日渐加大,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保持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外汇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日益增强;企业和商业银行经营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状况稳定向好;企业汇率避险意识普遍增强,避险工具的运用逐步增加,避险需求呈现多样化,企业对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逐渐提高;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加快发展,业务创新不断增加。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如何利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机遇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和经济主体竞争力的提高,是企业、银行和管理部门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对企业来说,一要不断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应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改善贸易条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的积极意义,主动适应这一改革,不断增强汇率风险意识,高度重视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二要积极采取措施管好汇率风险。企业应将汇率风险管理融入整个工作流程,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员,做好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外汇现金流结构的特点,采用多种措施实现资产负债和收付汇的平衡管理。同时,积极利用金融机构提供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选择合适方式降低财务成本,管好汇率风险。三要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持产品价格优势的同时,更要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注重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内涵,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也要积极适应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的形势和要求,一方面要做好自身汇率风险的管理,克服汇率波动和客户本外币资产调整对业务经营的不利影响,切实加强外币资产负债管理,保持充足的流动性比例;另一方面更要利用好汇改后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和经济主体汇率避险需求大幅提升的机遇,加快业务创新。依据政策调整和开放步伐及时推出本外币理财、QDII等产品,拓展业务范围。同时,要充分了解各类经济主体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力研究开发同客户需求相适应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拓宽企业外汇融资渠道,为经济主体的汇率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企业和银行经营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各种手段管好汇率风险。尽管汇改后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以促进外汇市场发展和金融工具创新,为企业管理汇率风险创造更多的渠道和手段。但由于企业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有些企业仍缺乏汇率风险的应对手段,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各类风险管理工具也不了解,不清楚利用何种方法管理汇率风险。因此,外汇管理部门有必要在出台政策的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意图,切实用好政策。二是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汇率风险管理业务方面的创新,为企业管理汇率风险提供更多的渠道和工具。企业汇率风险的管理离不开金融机构的业务支持,企业在汇率避险方面的新需求也相应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新的业务品种。这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自身主动了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大力研究开发同客户需求相适应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不断推出新业务,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提供有效手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外汇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在汇率风险管理方面的业务创新,为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创造更大空间。三是进一步调整远期结售汇等汇率避险业务的管理政策,发掘现有汇率避险业务的市场深度。远期结售汇是用来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避险的主要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办理远期结售汇锁定外汇收入与支出的人民币金额,减少汇率波动给企业收入和利润带来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但在实践操作中,目前的远期结售汇管理政策仍难以完全满足企业的实际避险需求,有必要研究进一步调整远期结售汇等汇率避险业务的管理政策,更好地发挥这些业务对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作用。四是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将继续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优势,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推动外汇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外汇管理水平。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相信在广大企业、银行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发挥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