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洗脚费”也要国家借债来还?
    2007-07-06    周之南    来源:光明观察周刊

    全国政协近日公布了一份高校负债问题的报告,称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元左右,高校凭借自身力量基本不可能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报告建议尽快着手对高校贷款实行贴息政策,同时国家发行1000个亿的教育国债,用于解决中西部义务教育欠债和高校贷款问题。(7月6日《新京报》)

    这份报告将高校负债的成因锁定为,1998年高校布局调整和1999年开始的大规模扩招。但是,根据高校产业化鼓吹者的预想,无论是高校布局调整还是生源大规模扩招,其结果只会让“高等教育市场”越来越红火,而且可以拉动整个国家的内需,根本不可能存在崩盘的危险。今天众多高校忽然陷入债务危机,必定还有其他的原因。以中国招生规模之大、学费负担之重,偿还银行贷款本应不是问题,但是入的钱多架不住花的钱更多,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
    高校花钱的潇洒和随意,不用费心去搜罗例子,翻翻报刊尽可以随手拈来。2006年山西省教育厅长李东福说,在高校的账目中发现有人报销“洗脚费”。今年4月媒体披露,北京海淀区政府的资料显示,“北京大学每年的外事接待费用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而针对“北大在建五星级酒店”的传闻,学校方面有关负责人居然毫不忌讳地声称,“酒店也是教育科研的配套设施”。这也就难怪中国人民大学可以花数百万元为教工食堂建豪华观光电梯,山东的大学可以花8000万元建一个大门了。
    一方面是大学的奢侈与阔绰,一方面要国家来借债还钱,说到底其实是老百姓勒紧腰带买单,这其中有一种不说也清楚的逻辑错误。老百姓已经用高昂的学费,替那些布局调整、扩招的合理支出买过一次单了,再要求举国债替高校还钱,实际上是在为“洗脚费”买单。这个单不买,会如何?无非是少数高校会破产关门,地皮房产估价后还给银行,学生可以转往其他高校,老师也尽可以跳槽应聘,天不会因此塌下来。破产仍偿还不上的部分,只能由银行的还账准备金来冲抵了,商业银行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贷款的风险必须自己承担。
    当然,全国政协的报告并没有说千亿国债都要用来偿还高校贷款,它的原话是说要用于中西部义务教育欠债和高校的合理贷款。那么讨论举国债解决贷款问题,首要的前提应该是对债务的合理性进行甄别。用于腐败行为的债务,决不可能由国家和老百姓偿还,比如高校腐败分子鲸吞的资产、大学官员员工瓜分的不合理福利津贴之类。由于盲目决策造成的重大损失,也不可能由国家和老百姓偿还,比如不顾条件大上特上的大学城项目、花8000建成的豪华大门之类。不单要甄别,而且要追究腐败者和渎职者的责任。
    乘着这样的机会,把高校的一把乱账理一理、晒一晒,倒也不是坏事。说不定,一直让有关部门算不清楚的大学生培养成本问题,也因此而有了一个符合实际的眉目。看来,在决定发行国债之前,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重要,很有意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