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有个评价标准未尝不可
    2007-06-19    作者:卢伟    来源:大众日报

  近日,《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通过建设部的验收并正式发布。标准的推出引起了广泛争议,有人对宜居城市需不需要一个标准提出质疑,有人担心会引发城市建设的攀比之风,更有专家指出:宜居城市是一个永续发展的概念,改进和完善是一个永恒的过程,用一个标准来说好或者不好,极容易造成“千城一面”。(6月18日中国经济周刊)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城市,从政府到公众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逐步在深化。从当初单纯的贪大求洋、“你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我来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到现在不少地方“建设宜居城市”的定位,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在民生方面的理性回归。但究竟什么是宜居城市则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不断。而旨在明确“什么是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刚一出台就陷入争议的漩涡,并被专家诟病为会导致千城一面。在笔者看来,有个评价标准作为各地建设宜居城市的一个参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宜居”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无非是适宜居住,达到了哪些条件一座城市才能被当做宜居城市,在笔者看来,大致上应该包含舒适、便利、安全、美观这几个要素。曾经有调查指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净整洁无污染”和“空气质量好”是公众心目中宜居城市的三个最重要指标。但这些概念比较笼统,可操作性差,远不如GDP增速、财政收入这类指标容易统计和把握。因此,出台一个宜居城市标准,有利于“宜居”二字早日走出概念炒作阶段,成为政府改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个参考指标,应该说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宜居城市作为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比较合适,这个标准的价值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它是城市管理的一个目标。要解决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问题,还需要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改善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保护人文历史环境,在重视民生,建设服务型政府等诸多方面做出扎扎实实的努力,届时一座城市有没有达到宜居的标准,公众自会作出评判。
  至于有专家担心这个标准会造成“千城一面”,笔者倒认为大可不必。首先宜居城市标准并不是一个强制性指标,相关部门没有强制推行的意思;其次,广受抨击的“千城一面”主要是指城市的建设风格和城市外貌,而宜居城市标准关注的主要是环境、资源、公共安全、社会文明等软性指标,这些跟“千城一面”关系不大。笔者认为,一些城市政府只爱做表面文章的政绩冲动、好大喜功的追求大拆大建才是千城一面的根本原因。我们倒是乐见城市在宜居方面“千城一面”,而不是在城市面貌上千城一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