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资费“软着陆”需社会宽容心态
    2007-05-28    姚颖    来源:通信信息报
  降低通信费,取消双向收费、手机月租费、漫游费和各种套餐……2007年以来,关于电信资费调整的呼声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5.17”前后,关于上网费、漫游费该不该降等问题再次牵动消费者的心。逐年下降的电信资费为何总是居“高”不下?
  中国通信业近二十年来的资费改革,经历了从政府定价向上限管制及市场定价逐步过渡的转变,从高资费标准向低资费标准演进。近年来,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我国电信资费整体水平逐年下降,2006年比去年同期下降约11.47%,消费者已从电信资费改革中得到实惠。并且,中国通信业更是众多行业中仅有的价格降幅达到2位数的行业。但是,电信资费至今未能逃出老百姓的“骂圈”,仍给人以居“高”不下的印象。
  公众的感受为何与信产部、电信部门有如此大的差距?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消费者心理预期与电信资费调整速度存在差距。电信资费全面下降已成大势,但是要彻底改变现有的资费体制,涉及到整个市场的运营体系,关系产业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平衡,牵一发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作为消费者可能不会太多关注产业发展的问题,更希望价格早日下调。因此,部分消费者难以形成对电信资费逐渐下调的理性认识。并且,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目前全国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8.5亿户,电信资费升降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电信价格变得格外敏感,社会舆论要求降低电信资费的压力也就特别突显。
  其次,电信市场的收费方式不透明、不合理也是引起质疑和批评的关键所在,尤其是泛滥的资费套餐,激化了电信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电信企业通过资费套餐等形式,的确不断降低了资费水平。但是,由于套餐过多、计算复杂,令消费者无从选择。据报道,单山西省就有各类电信资费套餐4000多种。并且,有些资费套餐甚至存在“套牢”用户之嫌疑。如用户在使用套餐时须有“消费额度”,即规定每月必须消费一定金额;“在网n年”,即在签订套餐的时候,规定了在网年限,就算不再使用,也必须缴费到合约期结束。此外,电信套餐把消费者分成了三六九等,只针对部分人群设置优惠的套餐服务,使消费者在同等的电信服务形式下,却不能享受到同样的电信服务。这种有失公平的消费也使得消费者诟病电信资费。
  民心所向应是政策所指。信息服务社会,通信惠泽大众,电信资费改革势在必行。信产部科技司司长闻库近日透露,新的手机“资费套餐”将实行单向收费,并要求今后推出的电信套餐必须实行单向收费。此前,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示在简化电信套餐、提高电信资费透明度的同时,降低移动电话国内漫游费,推动电信资费水平整体下行。中国电信、网通、移动、联通、铁通、卫通等六大电信运营商,也对全社会公开承诺资费信息清晰透明。
  一系列利好消息表明,我国电信资费改革在既定的轨道上有条不紊地推进。
  对于广大电信企业而言,应肩负起社会责任,化欺诈为诚信,以理性竞争代替恶性竞争,切实从惠民角度制定营销策略,让老百姓能够一目了然计算电信支出,明明白白消费,安心享受电信价格下降带来的实惠。尤其要减少资费套餐种类,简化资费结构,提高资费透明度。
  对广大消费者而言,以宽容的心态接受电信资费“软着陆”的时间表。对于一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国家基础性行业而言,通信业在经过这几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正慢慢地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虽然问题还不少,但总需要时间来调整磨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电信资费的改革同样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谋划。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则是禀承以人为本、监管为民,追求全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监管理念,根据我国电信业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竞争格局,积极稳妥地推进电信资费管理方式的改革。
  2007年,资费改革寻求突破,是欣喜更是期待。但是,这种愿望的达成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愿人们在关注电信资费改革的同时,多一分理解,多一些支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