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技之旅掠影
    2007-05-10    赵亚辉 摄影报道    来源:《人民日报》2007-05-10 14版





  应英国驻华大使馆和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的邀请,记者日前赴英参加科技之旅,造访了位于伦敦、牛津和剑桥等地的一流科研院所和实验室。在这些地方,记者看到一批先进的科技成果,也感受到了科技创新的巨大力量。
  伦敦市政厅(图①)是一栋略带扭曲的透明球形建筑,位于市中心的伦敦塔桥旁,由诺曼·福斯特设计,于2003年启用。它采用了多种最新科技,是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的一个典范,消耗的能量只相当于标准的高档办公楼耗能的1/4。它采用透明玻璃为建筑材料,不仅大量使用天然采光,也体现政府积极做到透明化的民主进程的象征。此外,内部的隔间可以灵活变换,拆来拼去,可根据不同需要,临时变换出某种格局的会议室或大厅。
  位于英国西南康沃尔海滨的伊甸园(EDEN)项目是一个生态科技的奇迹。这个山谷里原先是一个废弃的粘土矿,不长任何植物,但是经过历时近8年的努力,耗资8600万英镑,英国人最终把这里建成了一个号称世界第八奇迹的植物乐园。
  “伊甸园”(图②)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由钢架焊接成蜂巢的六角形的巨型球体匍匐在山谷中,仿佛是外星球的异形怪物产在山谷里的蛋。球体外面覆盖着一层轻薄的透明材料,这种材料的重量只有玻璃的百分之一,并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自洁性。我国奥运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外膜也将采用这种材料。整个伊甸园占地30个足球场大,分成热带展览馆、温带展览馆以及露天花园三大展区。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种植物,其宗旨是展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依靠植物进行可持续发展,被誉为“通往植物与人类世界的大门”。
  被称为“钻石”(图③)的“光源同步加速器”建在英国南牛津郡的一个环形建筑中,占地5个足球场,是英国30年来建成的最大的科学设备,也是英国政府资助的迄今耗资最大的科研项目,目前已投入3.8亿英镑资金。这个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设备能发出世界上最耀眼的光线,分子乃至原子的内部结构在它的照射下也能一览无余。作为科学界目前的最强大的光源,这个超大的加速器能产生比已知的最亮光还要亮100万倍的光线,比宇宙中超亮光线的光谱范围也要大得多。该设备可用于从医学探秘到太空探索的各项研究。
  位于剑桥的桑格研究中心是世界闻名的基因组研究机构,曾取得过辉煌的科学成就。1989年2月,英国开始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自1993年开始,桑格研究中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测序中心,它独立完成了人类基因组30%以上的测序任务。它也承担完成了如小鼠及斑马鱼这类模式生物以及90多种病原体的基因组测序工作。在桑格研究中心测序实验室(图④),记者看到科学家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
  在英国剑桥大学内,有一栋古色古香的3层楼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被称为“世界物理学发源地”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卡文迪许实验室也就是剑桥大学的物理系,于1871年由著名物理学家、电磁场理论的奠基人麦克斯韦创建,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的名字命名。自创建以来,实验室先后培养出29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因此在世界上享有“诺贝尔奖摇篮”的称号。
  在这个实验室里,诞生了一系列的科学大师和重大的科研成果。1897年,约瑟夫·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他当时发现电子时采用的实验仪器(图⑤),看起来很简陋,现存于实验室博物馆。1935年,詹姆斯·乍得威克发现中子;1937年,乔治·佩杰特·汤姆生进行电子衍射实验,证明波粒二象性;1962年,詹姆斯·沃森等三人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1974年,乔丝琳·贝尔及其导师安东尼·休伊什发现脉冲星。
  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古老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大大地扩建,研究的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等。不断涌现的优秀科学家通过对传统科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树立了新的学术研究风尚,形成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有名的实验学派。卡文迪许实验室首先创立了研究生培养制度,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从而使青年学生一开始就能接触到科学发展的前沿。许多勤奋而有才华的青年在这些训练中迅速成长,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关稿件
· 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向社会公开纳言 2007-05-10
· 英瑞专家获得国际科技合作最高奖项 2007-05-10
· 万钢:将在三大重点领域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2007-05-10
· 科技创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 2007-05-08
· 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含量 200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