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环境有改善,战略思想不能变
    2007-05-09    作者:邓清波    来源:燕赵都市报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要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体制和政策体系;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新华社5月8日)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天,媒体都报道了我国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温家宝总理称此为“四十多年来中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并表示自己听到这个消息时,“兴奋得睡不着觉”。现在,我们更能理解总理当初之所以非常兴奋的原因:当前,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能源工作,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令中国的能源战略环境有所改善。但总理仍然高度强调要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则表明我国的基本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不能改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同时又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高速增长,能源紧缺将成为必然,这是中国实现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瓶颈。尽管中国将立足国内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但在国际上,也有人认为,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会导致世界能源供应紧张,成为一种“威胁”。石油等能源问题确实成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大被动因素,使中国的发展战略环境更加复杂。因此,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这对于落实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方针,实现中国原油生产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增强中国能源安全供应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将有力地促进京津唐乃至环渤海湾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从根本上来讲,这一重大发现,将使得中国的发展战略环境,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有巨大的改善。就国内而言,紧张的能源局势多少会有所缓解,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争取更多的时间;就国外而言,这使得中国在国际谈判桌上有了更多的自信、更大的回旋余地,至少中国为能源问题介入国际竞争的风险会进一步大大降低,保证中国能够更好地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然而,尽管冀东南堡油田的发现使得中国的能源环境将有所改善,但是,在石油资源日趋枯竭的今天,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未来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据专家估计,如果中国的原油需求保持年均增速7%的话,到2013年,中国在能源产品方面的贸易赤字将会达到1000亿美元。到2050年,中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求的人均耗能量将更多,由于人口众多,中国势必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显然,10亿吨的油田仍然是杯水车薪。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就达到3.17亿吨,其中净进口石油1.36亿吨,以此算来,10亿吨的油田也不够中国消耗几年,况且目前中国的一些老油田(如大庆油田等),产量都在逐年下降。所以,中国仍然必须高度警惕能源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局势,防患于未然,落实正确的能源发展战略。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就要求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从新的战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与开发并重,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并重,建立中国石油的战略储备,逐步建立境外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积极发展石油替代产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这一战略思想,在今天仍然没有过时,也不可能过时。温家宝总理此次再度强调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就表明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战略思想,采取措施严格落实,毫不动摇,确保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