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啥向电信用户挥舞"贷款大棒"
    2007-04-23    杨金溪    来源:中国网

    有过手机长期欠费行为的人,今后要小心了,因为手机欠费记录今后将作为不良信用信息,进入到银行的个人信用档案,最终,会让你拿不到房屋或者其他的消费贷款。(4月22日中央电视台)

    电信提供服务,用户按时交费,这是天经义的事情。现在问题的焦点是,用户对于电信的服务很不满意,似乎又一点办法也没有。到菜场买菜,这家的菜物次价高,我可以到另一家菜场。电信就不同了,你不买它服务,别无二家。用户对电信的各种乱收费的不满由来已久,至今许多用户不满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出台将手机欠费记录今后将作为不良信用信息,进入到银行的个人信用档案的举措,最终,会让你拿不到房屋或者其他的消费贷款,实在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央行这样做到底是啥意思,难道想和电信一起对用户搞一个垄断“托拉斯”,用“贷款大棒”进一步维护电信收费没商量的地位?
    谁都知道,由于电信企业计时计价不准而引起的电话费纠纷经常发生,假如不问青红皂白把所有的拒绝交费都记入个人信用记录,那就等于是把所有拒绝和拖延交电话费的过错全都算在了用户的头上。早在去年,全国政协委员陆锡蕾就曾对电信服提出质疑:“据调查统计,全国60%以上的移动电话用户和小灵通用户遭受过电信服务欺诈性收费。平均每年每门30元,照此比例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的电信欺诈性收费高达70亿元以上。能够通过投诉或诉讼获得返还的数额微乎其微。”现在处于弱势地位的电信用户,迫切要求的是迅速解决电信系统的不诚信问题。这种电信与用户在诚信问题上不对称现状,难道央行不清楚吗?明知这种现状,硬在用户头上高悬“贷款大棒”,人们不得不考虑央行为啥偏要冒公众之大不韪,而向电信“投之以桃”。
    银行在公众中的诚信表现的又如何呢?说句实在话,与电信相比是半斤八量。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最新调查,在8351名受访者中,96.8%的受访者认为垄断行业乱收费现象严重。其中,被认为是不合理收费的包括:“手机漫游费”(86.3%)、“固定电话/ADSL/有线电视等各种初装费”(85.1%)、“银行卡年费”(79.6%)、“提前还贷违约金”(66.1%)、“银行账户挂失费”(60.6%)、“邮局的包裹统一包装费”(58.3%)(4月16日中国青年报)看来银行与电信一样,在公众眼里也是不怎么讲诚信的。
    今天,央行可以将因为手机欠费记录作为不良信用信息,进入到银行的个人信用档案。明天,就可以将电力、公交、铁路、供水、医院、烟草等各种垄断行业的所谓用户信息纳入诚信记录,从此我们再也听不到反对垄断服务不讲诚信的声音了,当然也包括银行的乱收费更是可以堂而皇之的执行下去。这是不是“报之以李”,不得而知。
    由此看来,央行关于电话缴费情况作为信用记录的做法,是一屁股坐到了垄断行业的椅子上,而不考虑电信存在的严重的不诚信问题,不能不说是有失偏颇的。既使银行建立个人信用记录,也应将能够说明问题的有效信息、纳入到诚信档案中。同时,应看到诚信是双向的,对于垄断行业的不诚信,公众对其也应有制约权,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