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该“变身”了!
    2007-04-17    阎锋    来源:佛山日报
  中消协今后每年将享受国家一年750万的财政全额拨款,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吃了皇粮下一步就要丧失“独立品格”了?消费者岂不是又要遭遇投诉无门了?笔者认为,这些担忧的人,未免对中消协和各级消委会的运作缺少实地了解,在关照它今后的改革方向时也缺乏发展的眼光。
  其实,中国的消委会从来就不是什么民间组织。先看看消委会的人员组成,委员会秘书长、委员会名誉会长基本上由工商系统领导也就是国家公务员担任;再看看它的财务经费,除由财政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即差额拨付)外,剩余所需经费均需各级消委会自行解决。何来因为吃了皇粮就变身官方组织的担忧?
  其实更为社会关注的是,近几年来,各级消委会开始在企业中搞“认证”、“授牌”等活动,实际利益与肩负职责如何平衡——难免不给人留下谄媚于企业的话柄。广泛的质疑声中,消协的公信力似乎比先经它“认证”、而后被曝光的某些品牌更不堪一击。
  “中消协正在逐步酝酿改革,退出受理质量投诉以及事后维权的领域,更多地将精力转移到发布消费预警方面。”中消协负责人透露了以上的“改革”思路,笔者认为,这样的“变身”才是重点所在,“事前预警”或许将成为消委会今后的本职和工作重点。
  现在再谈“消委会要做维权中坚力量中的中坚”,从其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来看,都已经不合时宜。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社会维权体系日趋健全有目共睹。旅游纠纷找旅游质监、珠宝投诉找珠宝协会等等加上工商部门12315、城管投诉热线……职能部门和行业内的投诉体系逐步完善,他们以更加专业的姿态介入各个具体领域内的消费纠纷。更有甚者,随着维权意识的增强,许多消费者越过消委会直接走上法庭予以起诉。
  问题随之归结到:吃了皇粮的消委会能做些什么?笔者认为,在纷繁芜杂的消费市场中,作为个体的消费者与商家企业之间的商品信息不对称问题凸显。消委会如果能专注于搜集消费者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独立调查、发布权威性结果和事前警示意见,在为消费者提供意见信息的同时,自身才可以摆脱此前对行政部门权威的高度依赖,而代之以独立调查树立起自己的影响力,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就不信商家企业不买账。当然,希望有了一年750万经费的保证,消协今后的调查和发布能够更为专业和独立,更希望它今后向社会发布的,不再是无关痛痒、称不上“警示”的“警示”。
  希望消协今后的调查和发布能够更为专业和独立,更希望它今后向社会发布的,不再是无关痛痒、称不上“警示”的“警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