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百姓的傲慢是谁惯的
    2007-04-09    作者:成露    来源:工人日报
   监管之手似有似无,而且与脱胎于官家的银行有着天然的情分。对于银行不断上演的种种傲慢剧目,监管部门的哑然失声,只能被百姓视为对银行傲慢做派的默许。
  “办理一笔银行业务要等85分钟”,天津的一位七旬老人被尿憋晕,一些银行大厅里竟出现了“号贩子”;尽管百姓普遍反对,打着“国际惯例”、“行业惯例”的跨行查询收费照收不误;“提前还贷款要等4个月”,至于白白多交4个月的利息,银行对你耸耸肩表示“无能为力”———罗列一下长期以来发生在国有商业银行的种种怪象,老百姓想问的是:银行到底是“无能为力”还是“傲慢成性”?
  细数银行的傲慢,恐怕不止于此。广州一位市民去年领教过什么叫傲慢:粗心的银行营业员将20万元存入别人卡内,银行虽然答应退还20万元,却以“工作程序没有书面道歉”为由,拒绝向这位市民道歉。双方协商无果后,这家银行竟然报警。这位市民非常气愤:“银行把我当抢劫犯了。”
  银行的傲慢还表现在对百姓情绪的漠视上。面对不满和批评,至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银行似乎根本不考虑、不理会、不尊重百姓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一副爱谁谁的架势。有人统计过,从2003年10月以来,银行的收费项目猛增了近30项,面对“收费速度快过服务速度”的质疑之声,有的银行家提醒说,“商业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达100多项,尚未收费的项目还有几十项”,老百姓都明白弦外之音了吧。动辄就拿“人手紧张”、“业务发展迅速”说事,要么归罪于“老百姓不习惯使用电子银行”,要么索性拿“国际惯例”、“行业惯例”压人。问题是,哪一家银行从自身上找过毛病,哪一家银行为让百姓排队时间过长、甚至晕倒公开致歉?又有几家银行作出改进的承诺,给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
  银行的傲慢是从骨子里流出的傲慢。国有银行长期垄断市场资源,有了垄断地位,自然也就有了傲慢的底气。反正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银行,服务再差,态度再横,你也得受着、忍着。银行的傲慢是对平民百姓的傲慢,更是对穷人的傲慢。对于富人和贵宾,银行就收起了傲慢的表情,同时展开的是迷人的攻势。眼看着银行的柜台越来越多,大理石台面越来越锃亮,但面向普通百姓的“通道”和“窗口”却越来越少;有的银行甚至对小储户设门槛,“低于2000元的汇款将不再受理”,普遍抬高小额账户的服务费用,却对贵宾和富人减免多项费用……
  “银行是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如果你不能为银行带来利润,银行就没有理由为你服务”———如此赤裸裸的商业伦理越来越成为一些银行的实践标准,“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沦为“有钱人才是上帝”,也越来越助长了银行的傲慢之气。金融服务同样关切民生状况的改善,难道银行的字典里就只有“利润”?可有“民生”两个字?
  银行为什么长着一张傲慢的脸?透过银行傲慢的脸,看到的是政府某些部门的傲慢。银行怕什么?无非一怕市场,二怕政府监管。稳坐在市场资源长期被垄断的椅子上,银行自然不怕市场,几大银行巨头要达成攻守联盟并不难,大多数百姓除了被动接受之外,并没有更好的路可走。但政府监管部门呢?百姓无奈的就是,这一只监管的手似有似无,而且与脱胎于官家的银行有着天然的情分。对于银行不断上演的种种傲慢剧目,监管部门的哑然失声,只能被百姓视为对银行傲慢做派的默许。
  垄断是傲慢者的通行证,不过,傲慢注定是傲慢者的墓志铭。百姓不需要傲慢的银行,他们要的是平民银行。也许在垄断之手和监管无力的庇护里,百姓一时可能无奈,但一旦垄断破冰,平民百姓就会把傲慢者抛弃。事实上,这样的时刻已经到来。4月1日起,汇丰、渣打、花旗、东亚等四家外资银行将开办面向普通居民的人民币业务。这标志着百姓接受银行服务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样的选择将会更多……如果国有银行不能收起傲慢的脸和那颗傲慢的心,必将会为它们的傲慢付出惨痛的代价。千万别高估了百姓对傲慢的“容忍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