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福利分房“借尸还魂”
    2007-03-28    王子鹏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实现资源无偿配给。市场经济是货币交易,计划经济时期,资源极度短缺,要辅之以票证方式和权力职务等级方式。前者比如粮票,后者比如当年对飞机票和火车软卧的购买限制、不同职务对应的住房面积等等。很多人怀念那个年代的低物价和收入公平,其实只是没有想到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另一种货币,非正常的货币分配掩盖了正常货币本该具有的收入差距,也颠覆了商品在正常货币上本该具有的价值。
  票证配给是计划经济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资源配给方式,由于存在价格管制,社会物价处在一个极低的状态,而资源又十分稀缺,供不应求,物价本该高涨。但是,采用票证制度后,货币不再是购买商品的惟一凭证,有限的票证等于提高了价格,抑制了需求,缓解了短缺的局面,商品琳琅满目,而购买者却极少,市场又恢复了表面的繁荣。
  如果我们把这种票证还原为货币,就会发现原本低价的商品实际价格已经涨上了天。对粮票的买卖实际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而福利分房的配给方式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断绝,一些权力部门一直在变相分房。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一些人甚至梦想回到计划分房时代,近期的单位自建房回潮,就是一个体现。
  相比于票证,福利分房是赤裸裸的权力配给模式。票证作为一种间接的媒介物,从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权力的印记,同时票证可以流通,大家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获得。但是权力就不同了,权力的资源更稀缺,更缺乏流动性,对资源的占有更缺乏与社会共享的可能。这种分配方式,受惠人群最小,是一种最缺乏公平性的分配方式。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市场配给代替了行政指令性配给,社会的创造力得到恢复,社会财富的增加导致了票证的自然消失,而福利分房的取消则意味着最后一块对权力倾斜的领域也进入了市场领域。与权力相比,金钱是更加公平的分配方式,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家都有获取金钱的可能,有了钱都可以去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包括住房。
  福利分房取消后,大家可以去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住房,而不是在单位仰领导的鼻息,捡拾某些特权的残羹冷炙,社会更加自由,物质财富和幸福感都相应地增加了。但是,随着房价的高企,大众不满情绪则日渐增加。很多人把房价高企、买不起房,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后果,甚至个别人还有倒退回计划经济的倾向。
  应该看到,房价的上涨是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加的表现。社会财富的增加,在日常消费得到满足之后,剩余财富会形成资本。由于资本需要进行投资、增值,这时明显的特征是消费品价格的不断下跌和资本品价格的上涨。这些资本品包括股票和房地产以及其他具有投资价值的金融品种。由于我们的投资渠道非常有限,对股市也缺乏信心,因此,房地产就成了近阶段最有价值的投资品种。资本的大量涌入,又导致房地产价格的迅速攀升。
  正如吴敬琏、郭树清等经济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房地产业目前的问题,不是市场化造成的,恰恰是市场化不足造成的。住房虽然实现了商品化、社会化,但是作为政府依然控制着太多的资源,从而为权力寻租带来更大的可能性。权力寻租又导致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默契甚至产生直接的腐败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对房价、地价的助推以及对市场交易秩序的放松,其产生的房价暴涨、市场欺诈都是民众意见的焦点。
  市场化不足还表现为隐性的福利分房的存在。虽然福利分房名义上从1998年的“23号文件”开始已经结束,但很多特权单位仍然在通过自建房、单位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方式变相福利分房。这些“集体行为”形成了对市场的冲击,间接抬高了房价。在这些“集体行为”中,虽然也解决了一部分公务员、单位职工的房屋需求,但这些单位花样繁多的依一小部分人条件划线的“脚后跟政策”,实际不过是借给单位职工分房之名,扩大领导层的福利罢了,同时也滋生腐败,使部分“管事”的成了“先富起来的人”。这些房屋往往空置率较高,同时也成为新政策实施的障碍。因此,对于任何单位自建房的回潮,我们都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防止权力对市场新的干预。
  经济适用房也是一个市场化不足的表现。经济适用房最初是为了拉动经济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开始怕卖不出去,根本没有购买限制。其购买对象定位为中低收入者。由于中低收入者的购买竞争力的差异,实际购买的往往都是中等收入者(个别是高收入者),低收入者根本无法享受这一补助。但是做为一个社会而言,中等收入者是最广泛的一个人群,政府根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对中等收入者进行补助。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经济适用房没有厘清其保障范围,发挥其真正保障职能,反而形成了对市场的干预,带来了诸多的社会矛盾。
  市场化不足同时导致了另一个连带效应。由于政府部门的精力主要在于对市场行为的关注和干预,导致了政府社会保障职能的缺失。市场经济能够带来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但是也会带来贫富差距扩大甚至两极分化。保持社会公平、对低收入者进行救济、建立对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这些都是政府工作的应有之义。这些,正是我们以前的工作中忽视,而目前正在积极弥补的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社会保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化和减少权力对市场的干预,而不是计划经济或福利分房的“借尸还魂”。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