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丽的制度泡沫
    2007-03-01    陈杰人    来源:天府早报

两个问题

  自行车编码制度,其实就是对多年以前自行车钢印制度的改进,以后由生产企业在每辆自行车上编号,将购买者的义务转移到生产者身上。这种减轻群众不便的思路的确值得肯定,但问题是,自行车不像汽车,他没有类似于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任何自行车都可以随时更换任何部件,那么,自行车的编号印记在什么位置呢?
  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自行车的购销实名制。毫无疑问,这一制度的核心就在于根据所有权人和自行车对号入座的原则,通过排查检验以确定自行车是否有被盗的嫌疑。可我首先怀疑的是,面对大马路上那如潮的人车混流,面对总数达4.7亿的自行车保有量,哪个机关有能力去检查,这样的检查会不会给公民带来更大的不便?

一个思考

  有关政府部门将自行车管理提到事关公民生活和工作便利及社会安全感的高度来认识,并再次提出了自行车管理思路,但仔细分析,这一新思路其实都是看起来很美却不管用甚至是不可能落实的美丽的肥皂泡。
  前不久,针对手机盗抢越来越严重的局面,北京市就试图推出手机买卖和使用实名制,但刚放出话来,就遭到了舆论的批评和反对。再比如说,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和其他人士建议实行火车票购买实名制,此言最终沦为笑话,因为更多理性人士意识到,对天文数字般的火车乘客潮逐个实行身份证登记和查验,最终只会拖累政府,给乘客带来更大的不便。
  种种迹象表明,实名制似乎成了一种管理思潮,一些政府机关和专家学者一遇到什么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动不动就主张实名制,他们以为一登记名字就万事大吉。而事实上,正如一些观察人士的批评所言:这样过于简单的思路,看似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实则是将政府本应承担的更复杂管理任务简单化地转嫁给公众,使公众蒙受更多的不便和损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