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令”遭拒,教育部门该反思
    2007-01-30    作者:丁仁能    来源:浙江在线

  寒假刚刚开始,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封杀教师有偿补课的禁令。然而,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腾讯网新闻中心、新浪网考试频道、题客网共同实施的一项调查发现,52.2%的受访者对教育部门的“禁补令”明确表示反对,38.6%的人甚至觉得,如果自己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否收费,都会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补课。(《中国青年报》1月29日)

  一件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有利于学生过一个轻松愉快寒假的好事情,却遭到公众的反对。这个现象的确值得教育部门反思。
  不可否认的是,苦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家长之所以还要把孩子送到老师那里接受“有偿教育”,与平时学校教育的欠缺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器乐、舞蹈、美术或者航模等方面的知识,学校无法满足,学生及家长怎能不利用假期进行“有偿补课”呢?再比如,学生成绩落伍了,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有针对性的点拨、辅导,学生必然要利用假期“有偿补课”的机会,奋起急追。当然,有的家长或学生是把假期当第二起跑线,借假期补课以便继续乘胜前进的;也有的家长没有能力、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因而图省事,花几个钱想让老师管教孩子的。
  此外,无论是网吧,还是荧屏,现实生活中,“少儿不宜”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忙于工作的家长们,哪敢让孩子一人在家或到外面潇洒呢?而假期里,社区在学生教育方面,并没有担当起拾遗补缺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也使家长们拒绝教育部门的“禁补令”。更何况,不同学校对升学率的追逐,也使得学校对假期补课更多地采取了参与或默认的态度。这就是说,对家长来说,只要能让学生成才、成人,不管什么手段或方式,他们都是乐于采用的;对校长们来说,只要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声望,能让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学生负担的轻重,他们是不会太多顾虑的。
  由此可见,“禁补令”得不到公众的理解或支持,是有着复杂的现实原因的;客观地说,公众反对“禁补令”,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教育部门在出台“禁补令”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学生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家庭教育方面的客观困难,以及社会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干扰呢?有没有考虑过禁令得不到执行时怎么办这个情况呢?最主要的是,教育部门有没有反思自己工作不到位,没有给公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学校教育,从而导致公众让孩子私下“进补”这样一个无奈现实呢?对这些问题,教育部门如果没有认真思考,并采取切实措施,那么,“禁补令”就永远会成为一纸空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