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子政务:公民就是客户
    2007-01-15    记者:张皓雯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2004-11-22

  开酒吧直接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办完所有手续,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花1块新币就可以买到不错的电脑,这些都是新加坡资讯通信管理局(IDA)在推动电子政务的普及时采取的各项措施。IDA的职能类似于中国信息产业部。这些措施的最终成效是:今年,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发布的第五次电子政务年度研究报告中,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仅次于加拿大,与美国并列第二。
  就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以及对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议,11月14日,IDA政府合约与商业化司长邝玉华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专访。

让低收入家庭1元买电脑

  《国际先驱导报》:电子政务需要双向互动,新加坡如何能让那些不懂电脑的人上网给总理发邮件呢?
  邝玉华:我们政府有一个政策就是,没有人会因为家庭背景在信息化方面落后。1997年,我们启动了学校IT教育总体规划。现在,所有的学校都已联网,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用电脑。政府还与许多私营企业合作:这些公司经常更新电脑,政府就出钱收购它们的二手电脑。如果一个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就可以只花1块新币(相当于人民币5块钱)买一台二手电脑。
  2001年6月,我们启动国家IT普及计划,主要是培训家庭主妇、老年人等等学习使用网络。政府补贴了很多费用,普通的公民花7块新币就可以买到一个课程模块(在新加坡,买一个汉堡需要6块新币)。为了让工厂的工人有时间接受培训,我们在大巴车里开设课堂,工人下班后,在坐大巴回家的路上学习。我们的总理讲,他最近收到一些家庭主妇通过电邮,而不是用纸笔写给他的信了。
  现在,有四分之三的新加坡人至少有一次通过电子方式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历。
  《国际先驱导报》:电子政务不仅仅是政府建个网站那么简单,新加坡在发展电子政府方面,最大的心得是什么?
  邝玉华:要把电子政务做好,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想清楚:怎么利用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来提升内部流程的效率、提升政府与公民个人和商业团体间的互动效率?
  我们把公民当作我们的客户。根据公民的需要调整我们的流程,而不是让公民根据我们的流程办事。例如我想开一个酒吧。如果政府不以公民为中心的话,我首先要去一个政府部门注册;如果酒吧里面还有其他消遣节目,我还要去另外的部门拿批准证;如果酒吧里卖食品,我得去环境发展部门拿许可证……我们以公民为出发点的话,就会重新安排流程,让公民通过网站上的“企业注册”就可以很顺利地完成上述过程,而无需知道到底背后有哪些政府部门在提供服务。

愿与中国经验共享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现在也在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建数字化城市。您对中国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邝玉华:我不敢说有什么建议,只能跟你们分享我们的经验。
  我们1981年启动国家电脑化计划的时候,也是跟中国一样出国考察,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怎样做的。我们发现这些经验是不能抄抄写写照搬过来的。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力资源很少——为什么要实施电脑化?就是要减少人力。而中国人力资源很丰富,减少人力不是你们电脑化的前提。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白,我们做电子政务、做数字化城市要达到什么目的。新加坡也好、澳大利亚也好,最主要是规划。因为电子政务不简单,比如一个市建好之后,上和省相通,下和县相同,这个市跟那个市小互联等等等等,都需要你规划好。我们有一句话叫做自动化孤岛。如果一个岛一个岛不能联系起来,就成了信息化孤岛。所以规划要做好,省市的互联要做好。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