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调,仅次于“民意失败”的胜利
    2007-01-15    作者:张若渔    来源:红网

  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看跌的大背景下,在公众穷追不舍的逼问之中,中国油价终于出现了小幅回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自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将航空煤油价格每吨降低90元。(1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国家发改委此举,想必会让很多人沾沾自喜并不假思索地说出诸如“民意的胜利”等等冠冕堂皇的话来。然而,笔者却不以为然,在我看来,如果说这是一次“胜利”,也只是一次仅次于“民意失败”的“胜利”。也难怪,公众的期望值已经被压缩到底线,油价哪怕是一次谨小慎微地风吹草动,也能在公众间激起巨大的涟漪。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仅次于“失败”的“民意胜利”?我们不妨先看看下调的幅度。截至2007年1月11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从最高点的66美元每桶,下降到51.9美元每桶,也就是说国际原油价格跌幅高达20%;而中国汽油价格从5200元每吨下降220元,跌幅却不到4%——显而易见,国家发改委此次下调油价,仍然为垄断利益集团预留了巨大的得利空间,真正实现与国际油价接轨仍然前景渺茫,而次举之于声势浩大的“民意”,与其说切中肯綮,正中下怀,不如说是一种让步的姿态,聊胜于无罢了。
  更显而易见的是,此次国家发改委下调油价还是它单方面运作的结果——涨价的时候一纸令下,莫敢不从,下调的时候依然是惟我独尊,自说自话,而浩浩荡荡的公众吁请,不可或缺的听政程序和成本监审制度,被一如既往地束之高阁、打入冷宫。如此说来,油价由此前的“跟涨不跟跌”转为技术性下调实在不足喜,因为下调不经过民意,涨价还是不会经过民意。说不定,要不了多久,油价又会突如其来地上涨,让你猝不及防、防不胜防。
  这么多年来,油价定价权全然系于发改委一身,市场机制被架空,导致油价变化反应迟钝以致异化扭曲,民间怨声载道。对此,常见的解释是,石油是一种重大战略性资源,国家必须操控在手,以致力于维护市场稳定和国家石油安全。一言以蔽之,在石油与市场之间,必须有一个“有形的手”,只有经过它的权衡和考量,油价才是得体的和多赢的。
  但时至今日,“有形的手”的弊端已经显露无遗,作为“有形的手”的现实化身和牵动万千的决策制定者,发改委在油价上看上去自然而然地颇多踌躇,思虑重重,已经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市场调和力量的打压。更可怕的是,不管是发改委还是三大石油集团俨然形成了“路径依赖”,行政控制观念积重难返,把持着既得利益始终不放。
  当然,即便是面对目前这种局面,让油价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雨显然不是明智之举。但是,我们所需要的“有形的手”也绝不是像发改委今天这样对油价进行全权操控,它的职责显然应该是制定出合理有效的价格生成机制,继而,适当放开石油市场准入门槛,让民营和外资企业也能进来参与竞争,然后再退到幕后进行基于市场和法制的监管。唯有如此,才能摆脱目前油价涨得不清不楚,跌得不明不白的尴尬,也才能让公众从内心服膺,避免各自为战,各自悲哀的窘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