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车票不涨:一个双赢的公共决策
    2007-01-11        来源:新京报
  据铁道部透露,今年春运期间各类旅客列车一律不再实行票价上浮。至此,一度沸沸扬扬的“春运票价之争”尘埃落定。铁道部门着眼大众民生,积极回应民意,回归公共服务,赢得了不少赞许之声。
  对于国人来说,过年几乎是回家团圆的代名词。节前节后,钟摆式的铁路客流,维系着亿万国人的家庭重聚,慰藉着过去一年异乡谋生的辛劳。
  然而回顾过往,近年来春运列车票价上浮,一度成为春节前必起的公共争议。
  从道理上讲,春运期间,有关方面自然应当出于履行公共职能的使命,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动员力量,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客运服务。否则,铁路那头,亲人望眼欲穿;铁路这头,不仅一票难求,票价还要涨,更何况列车的服务质量已因客运高峰而实际下降,无怪乎人们对此怨言丛生了。
  此番春运票价不涨,首功自然当推主事者的铁道部门,能够立足公共职能,吸纳民意之后勇于自我调整。然而,也不能忘记那些为此不懈努力的“吹哨者”们。从乔占祥律师首诉“春运票价上浮”案,到后来的法律硕士郝劲松对铁道部门诸多做法的质疑,以及通过各种渠道为此鼓与呼的民众,在这件直接关乎你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中,形成了广泛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最终推动铁道部门痛下决心,在春运期间保持正常的票价。其结果不仅惠及亿万旅客,也缓解了铁道部门在春节前本已紧绷的公共压力,推动了其行业内部建设和自身工作的改进,实属可喜的双赢结果。
  卸去了春运票价上浮的舆论压力,相信铁道部门将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春运服务中。其实,公众对于铁路春运服务的期待,不止于票价上浮这一个环节。春运期间一票难求,有人解释说是由于需求过多所致,这当然是事实。不过,人们也不难能看到另外的事实:对于某些与铁路部门有特殊利益关系的人来说,似乎不必辛苦排队,却能轻松购买车票;硬座车厢内,有人安然稳坐,也有人挤在过道中双腿酸肿。
  思乡心切,人流如潮,想来辛苦一站到家倒也无妨,然而彼此待遇迥异的客运服务,却支付了相同的票价。有人解释说是因为无论坐着还是站着,乘客体重并没有改变。然而根据法律规定与生活常识,以人身为服务对象的客运计价标准,岂能像货运那样以重量为依据?
  还有,北京昌平区一位公民在列车上的一餐便饭,缴费几十元,他上书铁道部领导后,多收部分即被退回。看来列车备餐成本实际并非如此高昂。然而一人如愿,却是“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更大的改革显然需要进一步推行。
  再者,春运以及其他公共节日的票价能否制度性地维持稳定?能否建立完善的调价程序和规则?诸如此类的争议话题,如果悬而未决,人们春运途中的烦心之忧,恐怕还不能完全消释。
  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是每个公民共享的家园。解决家园中不尽如人意的瑕疵之处,有待大家一起努力。这既需要公共部门继续秉持开放和理性态度,广纳民智,从善如流,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负责任的参与。此轮春运票价争议中,经过公共部门与公众参与的良性互动,实现了春运票价不涨的民间期盼,这足以提升人们对于公共部门勇于自我调整的信心,相信也会极好地鼓励公众参与的热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