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核成本:大学学费涨价的前奏?
    2007-01-05    作者:叶雷    来源:南方网

  大学学费标准到底如何?依据什么来计算?记者从《教育部2007年工作要点》中得知,《高等学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计划今年制定。教育部将根据新出台的办法重新核定大学学费标准。(《北京晨报》》1月4日)

  成本,是现代社会干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的因素,成本核定也就理所当然。成本核定直接关系到定价问题,对价格的影响有三种可能,一是成本符合价格,价格维持不变;二是一是成本低于价格,降价;三是成本高于价格,涨价。但对于教育部这次高等学校生均成本重新核定,会不会是学费涨价的前兆,很是令人担心。
  既然教育部是重新核定高等学校生均成本,也就是说目前的学费标准是根据过去标准核定的。以过去的标准为参照,现在不少商品都已经提高了市场价格,发改委也已经明确表示要给教师加工资,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要进行高等学校生均成本重新核定,可能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只不过是给学费涨价提供一个理由而已。实际上,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学费涨价信号,在2006年12月26日,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就吹风:“从2000年到现在,大学学费已经有6年没有提高了”。言外之意,再明了不过了。
  众人皆知,现在高等学校的发展还面临着债务过重的问题。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步伐的加快,扩招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多数高等院校因为扩建学生宿舍以及改善教学设施等,纷纷成了银行的“债务人”,最多的负债接近20亿元;另一个原因就是高校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的,甚至有人连“洗脚费”都报销了。高等学校是非营利单位,很难偿还巨额债务,而这些债务不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健康发展。从目前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来看,寄希望国家财政来解决高校的债务问题是不现实的,这个窟窿怎么补上?利用高等学校生均成本重新核定之机,进行学费涨价,由受教育者来偿还银行债务,可能就是教育部的“一箭多雕”之策。
  虽然以上两种揣测都是笔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面对高额学费制造的带血悲剧,面对社会对学费过高的指责,教育的回应是“读大学就像买衣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政策体系,基本上可以保证大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听到过教育部降低高校学费的意思。所以,请教育部原谅笔者的猜测。
  高等教育无论如何说都具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除了成本核定之外,还有一个成本分担的问题。据有关资料测算,1999年以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学费占人均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维持在50%上下,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学费标准不宜再提高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的并不明显,有些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还呈下降趋势,这和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规模的年年扩张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希望教育部重新核定生均成本,带来的是学费降价的好消息,而不是学费涨价这样破坏和谐的因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