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明天会怎样
    2006-12-26    吴卫军/文    来源:财经杂志

会计必须要公允地反映经济事实。这正是新会计准则的规范意图所在,也是“不做假账”的最终落脚点。

  2007年1月1日,经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正式施行。这套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趋同,标志着中国会计界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苏联会计模式”,走到了与国际资本市场要求匹配的国际会计模式,可谓中国会计准则发展的里程碑。
  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经对中国的会计业提出“不做假账”的要求,这主要是基于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而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对于“什么是真实的账目”提出了基于专业判断的标准和要求,这是需要所有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深刻理解的。

资产负债表“变脸”

  要想理解新会计准则的精髓所在,必须展望未来。如果按照这一准则推演,未来20年后生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将与现在大不相同:在20年后,现在生产企业的会计科目所核算的许多内容将不复存在,即使存在,许多内容的科目性质也将发生变化。
  从附表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及其变化解释可以看出,20年后的资产负债表将逐渐集中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这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哲学要义。
  其一,从历史成本会计走向市值会计。未来的资产大部分集中于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在当前的市场中都有公允价值,如果不以公允价值核算的话,就可能出现资产负债表计量的金额与其当前的价值不相符的情况。传统会计是走历史成本道路的,对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别部分也不进行会计调整;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大部分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计量都是基于公允价值的。这是最大的区别。
  市值会计英文是Mark to Market。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是活跃市场的报价。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企业就必须运用估值方法来确定独立的熟悉情况的无关联人之间自愿交易可能采用的交易价格。
  简单地说, 应用市值会计有两大前提,一是要有活跃的市场存在,二是要有科学的估值办法。
  因此,应用市值会计也有两个挑战。一个是Mark to Management,就是管理层说了算,因为市值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过程涉及许多因素。
  例如,如何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所有市场参数,而尽可能不使用与企业特点相关的参数(即不特事特办)。公司的治理阶层及审计师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向管理层说“不”。
  另一个挑战是Mark to Model,就是可能使用错误的数量模型或参数。复杂的金融产品在市值核算过程中需要数量模型来处理。国外有些公司以前在年底之前的几笔交易都是自己和自己做的,做出一个很好的价钱,然后系统就认为这是市场的价钱,其实不然——安然是最典型的例子。
  其二,管理层须披露交易意图,确定资产分类,以防止任意解释。有的企业买了许多金融债券,如果价格上去了,管理层就说买进是为了短期卖出,上涨的价钱就按公允价值核算进入了利润表。但是如果价格下跌了,管理层就说买进是为了长期持有,不将公允价值损失计入利润表。新准则要求,在企业决定进行某交易时,管理层应该明确记录进行这项交易的意图,并检讨企业是否有能力实现这个意图。 例如,持有某些债券的期限不确定,即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项债券持有至到期,即该等债券须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按成本减减值准备计量。新会计准则要求,当管理层根据其经营意图和能力选择了会计核算标准后,不但要前后一致,还需要明确披露其管理意图,不能随便更改。
  其三,杜绝表外科目。在资本市场上,两套账是行不通的。表外科目和账外资产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小金库是账外资产,国内国际会计准则都不允许将企业的资产挂在账外;表外科目主要是指一些用于信用承诺,买卖衍生产品的账户。衍生产品许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例如,可转换债券,即在持有期内可转换成股票的债券。
  这种可转换性在新准则下将要求被明确计量,因为可转换性是在未来时间可以购买股票的期权。对于这些产品,新的会计准则要求进行公允价值核算,把本来在表外纪录的承诺合同的内容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纳入资产负债表中。

越来越复杂的利润表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简化和集中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同时,未来的利润表却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新会计准则在利润表核算方面的要求及影响体现在以下几点:
  其一,利润表是多维度多角度的。企业向投资者呈报一张传统的利润表显然不够。例如,企业需要从其竞争的国家或地区,面对的市场份额对象和不同的产品组合披露地区、客户和产品分部报告。这要求企业披露与组合管理、战略方向有关的业务信息,披露企业的业务管理和竞争能力。在会计报表中披露的将是多张利润表。例如,业务分布报告,指企业内可区分的,能够提供单项或一组相关产品或劳务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承担了不同于其他组成部分的风险和报酬。
   其二,核算的时间线发生变化。过去市场的交易都是即期的。今天,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上购买三五年后的原料。企业竞争的时间线从一年拉长到三五年甚至更长。过去的利润表是历史的,反映过去一年的经营成果。现在的利润反映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变化。
例如,新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必须以未来现金流为基础,计算其公允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这种折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在变化,变化的金额就是该时期的利润。
  在这个意义上,会计已从昨天的会计变成今天的会计、明天的会计。
  其三,利润的波动性将越来越大。资金成本将是决定企业盈利非常重要的因素。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资金成本及其时间线(特别是延长了的时间线)复合在一起时,利润表的波动性就可能是巨大的。
  另外,如何区分企业的核心利润和财务利润(即与公司营运不一定有关的“公允价值变动”),将是投资者关心的重要内容。新准则要求:披露资产负债表特别是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到期日结构;披露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滋息利率和付息利率及其重新定价的时间段。
  其四,大量的风险信息披露。如上所述,传统的财务报表提供的均已是历史的信息、滞后的信息。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真正让他们夜不能寐的是明天会怎样。风险管理信息披露要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它要解决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面对什么风险,这些风险在未来的时间线上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机会和损失。披露向前看的风险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估测其投资风险,这将是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基石。
  新准则在这方面的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对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的重要性;在会计期间和财务报表报告日,企业面临的因金融资产和负债而产生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以及企业是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的。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样,尚存在两个难题没有涉及:一是人力资本的价值核算。人的才能和价值没有被记录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二是公司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但关于投资社会责任的成本和收益,新准则没有涉及。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越来越趋于复杂。届时,在宽大、深邃的董事会会议室里,对会计信息质量负有治理监管责任的董事会成员会情不自禁地发问,会计究竟是艺术,还是科学?
    艺术和科学有许多不同点,但“真实是美丽的”。会计必须要公允地反映经济事实。这正是新会计准则的规范意图所在,也是“不做假账”的最终落脚点。

作者为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

  相关稿件